正文

第三章 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2)

国富论(全译本) 作者:(英)亚当·斯密


换言之,同一时间,六至八人借由水运在伦敦与爱丁堡之间往返输运的货物数量,如果借由陆运,便需要五十辆大四轮运货马车,一百名车夫,以及四百匹健马。所以,用最便宜的陆运方式,两百吨货物从伦敦运送到爱丁堡,必须承担一百人三周的生活费、四百匹马和五十辆大四轮货车的维持费,以及几乎和车马维持费相等的车马损耗。然而,如果借由水运,同样数量的货物仅需承担六至八人三周的生活费,和一艘两百吨货船的损耗,以及也许比较高的风险成本,或水运保险费高出陆运保险费的差额。因此,假使在那两个都市之间,交通运输只能仰赖陆运,那么除了价格相对于重量比例非常高的商品外,其他无法承担高运费的商品,便不会被运至另一地。那么,两地间的商业往来,将只有一小部分。两地间的交易给予对方产业活动的激励,也将只有一小部分。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水运,世界上任何相隔遥远的两地,便几乎不可能会有商业往来。有哪些商品能够承担伦敦与加尔各答间的陆运费用呢?即使有一些非常珍贵的商品,可以承担两地间高昂的陆路运费,它们是否能安全通过两地间众多野蛮国家的领土呢?然而,通过水运,这两个都市商业往来的数额庞大,而且由于相互提供市场,彼此给予对方产业活动的激励也很大。

水运既然有如此好处,可以帮各种劳动产品打开全世界的市场,所以各种工艺与产业的改良,很自然都会先发生在水运便利的地方,而且要经过一段长时间之后,这种改良才会自然而然延伸至内陆地带。一国的内陆地带,除了和它周围的地方进行交易外(正是这些地方把它从海滨与适合航行的大河隔开),长期没有其他市场可让它销售本身大部分的产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市场范围势必受限于周围地方的财富和人口;因此,内陆地带的改良总是比较落后。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农场的开发要不是沿着海岸,就是顺着适合航行的河流,很少看到农场深入内陆发展。

    根据最可靠的历史记载,最早产生文明的显然是那些住在地中海沿岸的民族。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没有潮水涨落,因而除了风吹浪起之外,波涛不兴。由于海面平静,加上岛屿多接近陆地,极利于早期的航海技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罗盘为何物,所以很怕看不到海岸,而且由于造船技术不佳,人们也不敢轻易在波涛汹涌的情况下出海。在古代,越过赫尔克里士之柱(pillarsofHercules),或是驶出直布罗陀海峡(theStraitsofGibraltar),长期被视为最奇妙也最危险的航海成就之一。即使是以造船与航海技术闻名于古代的腓尼基与迦太基人,也是到了后期才敢冒险;甚至在后来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也只有这两个民族曾经真正尝试过那种危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