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忽视金融战争无疑自取灭亡(2)

金融战争 作者:张荐华


20世纪90年代发生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前苏联解体。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国为什么会在突然之间分崩离析,是政治问题,是军事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虽然各种推论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到的是,金融问题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重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20年代末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一个独特时期。一个是资本主义的代表,一个是社会主义大国,应该说,他们都把对方当作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最大的敌人。所以,在前苏联解体这件事上,我们不难想到美国是如何的“鞠躬尽瘁”和“功不可没”。单从金融战役学的角度来讲,美国是如何用高超的金融手段打垮了GDP曾经一度达到美国60%的前苏联的呢?请不要忘记,任何有关前苏联是灭亡于政治僵化、或者是军备竞赛的言论都是一个巨大媒体战的有效组成部分。这场规模史无前例的金融战争的发起者究竟是如何一分钱不花,合法地把整个前苏联的大量财富弄到手,并且使前苏联经济倒退几十年的?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美苏金融战争已经成为金融战役学中的一个可供我们借鉴和反思的案例。下面,我们对这个历史事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执政期间,美元的发行量不断上升,而与此同时,美元的利率也有所提高。政府对外宣传,这些上涨是用来增加“经济陷入危机的前苏联在西方世界的筹款成本”,实际上利用美元高息造成的坚挺假象充斥了美国的市场。然后,美国政府又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把这种毫无虚假的、空前繁荣的信息传到前苏联。这时整个前苏联从上到下被这种透支了明天的、空前的繁荣所震撼。

同时,里根总统恰到好处的在与前苏联领导人会谈时提出了一种善意的恐吓:“我能拿出比现在多得多的钱与你们进行军备竞赛,你们受不了的!”美国的这种心理施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前苏联上下都弥散着一种对“美国繁荣的崇拜”和对“美国繁荣的反思”,由于这种信心的丧失是从真实的美国市场,及其整个国际金融力量对比中体会而来的,所以是真实的、理智的和经得起反思的,这就决定了前苏联金融战役的大背景和整个战役的胜负。

在发动这个金融决战之前,美国的金融战役的指挥者已经迅速通过独资、合资等形式在前苏联境内设立了大量“独立核算”的现代私人银行,并且利用前苏联老百姓对前苏联银行和“现代私人银行”模糊认识而带来的盲目信任感。这时,“不用排队”、“微笑待客”、“独立核算的现代私人银行”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了前苏联的每一个城市。私人银行免费的咖啡、和蔼的微笑,无疑给前苏联人民带来了一种感觉:私人银行比前苏联国有银行强多了!在此背景下,“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通过各种灰色手段以相对高一点的利息和一杯免费的咖啡就吸收了大量前苏联民间和企业的卢布储蓄。与此同时,“互不相关的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利用灰色手段向前苏联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大肆套取、借贷卢布款项!当现代私人银行在积累了充足的前苏联储户和前苏联国有银行的卢布数量后,市场上的私有化债券收买行动,在唱衰私有化债券的媒体宣传战中悄然展开。由于私有化债券是“没有什么分红能力的国有企业”的债券,与其留着没有什么升值潜力,倒不如拿出去换到现钱!于是,整个前苏联的大量私有化债券被现代私人银行收购,然后迅速地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做了二次分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