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荐序

谁是下一个有钱人 作者:段绍译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

经济学研究财富如何能最高效地被生产出来,使全社会变得更富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人权得到保护的条件下,自由交换能够最有效地生产财富。这个答案不但有理论上的充分证明,而且也有实践上的经验来佐证。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无一不是人权得到保障而且实行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改革就是最近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人权得到保障的条件下,自由交换能够改善资源的配置,增加财富的产出;但是这样的环境只是提供了改善资源配置的条件,至于能不能真正创造财富,还要看当事人是否发现和利用好了这些创造财富的机会和是否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光有经济学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怎样培养普通百姓去发现改善资源配置的机会,还有待做进一步的工作;而这部分工作大部分经济学家往往是不屑一顾的,以为只要有了一个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其余的事百姓会自动去解决。因此,百姓如何致富的这门学问在经济学中排不上队,实际上几乎还是空白。现在段绍译先生连着出了两本书,第一本《普通百姓致富之路》,第二本《谁是下一个有钱人》,都讨论了个人如何致富的问题。它不但补充了经济学没有照顾到的空缺,而且踏踏实实地帮助普通中国人致富。许多人看过他的书或参加了他的游学班后确实致富了或改善了自己的经济状况。

致富的道路很多,段绍译在他的书中也介绍了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学家们常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例子。一个国家是如何致富的?我们说是资源配置得到了改善;至于到底是如何改善的,看看这本书答案就有了。国家的兴旺并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的。没有每个百姓的努力,国家的兴旺其实是空的,对于这一点,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都有亲身的体会;那时候国家的利益喊得震天响,可是百姓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现在国家的利益说得少了,个人的利益得到了承认,结果是国家和百姓都变富了。可见个人致富有多么重要!

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可是在具体事件上不见得就没有争论。比如,在民间借贷的利率上就有巨大的争议。资金应该配置到效益最高的项目上,也就是能够支付最高利息的项目上。这和拍卖一样,商品应该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谁也没有说商品应该卖给出价低的人。可是民间借贷的利率高低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认为高利贷不道德,高利贷是剥削。这种观点从莎士比亚时代或更早就有了。莎翁的名著《威尼斯商人》就是说高利贷如何害人的。

我们经济学家也不赞成高利贷,但是我们对待高利贷不是简单地禁止,而是增加资金的供应,让利率因供求关系的改变而自动降下来。高利贷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资金的供应不足而需求特旺,在对资金的竞争中利率就上升了。如果有大量的资金投放到借贷市场,那么利率必定会自动下降。可惜的是,我们几千年来都用错误的态度对待高利贷,使得民间借贷的利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因为大家都反对高利贷,这个民间借贷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得不转入地下,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使借贷的风险加大,成本升高,于是利率更下不来。所以转变对待高利贷的态度,承认它的合法性,这是降低高利贷利率的首要措施。

近年来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就是世界银行对扶贫小额贷款的研究,首次肯定了高利率的必要性。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打破了几千年来的习惯看法。虽然真正的经济学家都会赞成利率随市场浮动,也就是对高利贷不应干预,但是经济学家的建议通常不被权威方面采纳,政府不愿意承认高利贷的合法性。现在世界银行这个权威组织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高利贷有利于穷人,由此各国政府开始改变对高利贷的态度。我国政府对高利贷也放松了管制,规定不高于国有银行正常贷款利率四倍的民间借贷是受法律保护的,只是说高于国有银行正常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但也没有法律规定高于国有银行正常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民间借贷为非法。

其实,太高的利率的确不好,但是解决的办法不是加以禁止,而是鼓励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行业,资金供应不断增加时利率自然会降下来。如果还是禁止,使更多想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进不去,那利率还是降不下来,所以世界银行不给扶贫小额贷款设置任何利率的限制。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进入农村的小额贷款资金仍然非常有限,所以利率所降有限。因为农村小额贷款成本很高,虽然有高利率但并没有高利润,所以还是不能吸引足够的资金进入。再说,同样的钱因为借贷的条件不同,利率应该有差别。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何况资金还有不同的质量。不要抵押,不要担保,没有附加成本(如请客送礼),能够很快拿到的钱,这是属于高质量的资金,利率当然可以高一点。一般人不知道资金还有质量的区别,只知道高利息不好,不知道优质资金就应该高价。

本书作者在改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民间借贷、投资理财和创业方面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他不但在理论上讲究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在实践上做出了成绩,还把他的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本书就是他在改善资源配置方面的一个总结。

最后,我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享受人生,并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我的信仰。赚钱要服从于快乐,不增加自己和别人快乐的钱不值得去赚。赚钱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快乐。当然赚钱有助于快乐,所以我们提倡赚钱。但是并不是每一笔钱都能带来快乐,所以要特别注意。追求快乐是自己的目标,但是要知道别人也在追求快乐,所以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让别人得到快乐,最忌讳的是用使别人痛苦的办法追求自己的快乐。让别人快乐和让自己快乐,要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这是一个人道德的标志,也是人生的目标。不仅仅在对待钱的方面应该如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面也应如此。要尊重别人,让别人在和自己的交往中感到愉快,我愿意和本书作者及广大读者共勉之。

2010年9月9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