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民间借贷是一个金矿(1)

谁是下一个有钱人 作者:段绍译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是金融业发达的地方,凡是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就一定很发达。

民间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开始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但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不够,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加上国家对金融业的管制,我国的金融业现状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信制度、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制定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只给国有企业和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发放贷款,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流向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生力军。但对于最需要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要想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国有银行的贷款利率只是“名义利率”,通常是“有价无货”,它完全不代表真正的市场利率。资金成为制约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因为中国金融业的相对落后,使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成了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最重要的渠道。在我国民间,由于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居民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金。这些资金存放在银行享受着很低的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因为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待遇。随着民营企业对投资需求的加大,这些闲置资金逐渐成为民间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凡是民间融资发达的地区,都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比方说浙江的义乌和温州、山东的大部分地级市、江苏的无锡和昆山、广东的深圳和东莞、福建的厦门和石狮等地。凡是民间融资不发达的地区,就一定是民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比方说大部分的中西部地区。

对于真正的市场经济而言,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于是,民间借贷就作为“草根金融”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了。

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是根据资金供需状况、当事人的实力和信誉度来决定的。民间融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是利率的高低和贷款人的实力及信誉度成反比。也就是说,实力越雄厚并且信誉度越高的人,其取得贷款的利率越低(就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年利率低至8%;反之,利率就越高,高达36%甚至更高)。民间融资主要在熟人圈子内进行,主要是靠信誉来支撑的。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一般没有履行完备的法律手续和担保手续,通常只要签一份借款合同甚至只要写一张借条并在上面注明借款期限、利率和违约责任就可以了。对于信誉特别好的人,甚至就凭一句话也可以成交!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借款人信誉不好或者实力不够,那么即使给再高的利息也很难借到钱,比如那些喜欢打牌赌博的人。民间借贷最重要的是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其次才是利率的高低。否则,弄不好本金都收不回来。所以,对于出借人而言,一定要擦亮你的双眼,注意控制风险;而对于那些准备融资和已经融资的人,请一定要注意你的信誉,这样会有利于你未来获得更多利息更低的资金。

市场经济讲究“亲兄弟明算账”,只要遵守市场规则,理性地追求个人利润的极大化就是完全合理的。民间融资不但利己,同样利人。人们之间的借贷按信誉度水平及参照市场合理利率支付利息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样能做到双赢,使得整个社会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但我国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从来不向人家借钱,也不将自己的钱借给人家,这样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后果:一方面,有钱的人没有按照市场价格得到利息,活钱变成了死钱;另一方面,使很多的创业者得不到创业资金,使很多很好的创意和投资项目胎死腹中,使很多很有前途的中小企业仅仅因缺少资金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对于一般的个人而言,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是投资的行家,他们辛苦积聚起来的储蓄如果没有行家的指导,那么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误。而自己去钻研投资这门学问,又太费时费力。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民营企业特别缺乏资金的实际情况,把钱借给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吃固定的利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赚了比较高的利息;另一方面,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此等美事,何乐不为哉!

当然,借钱给别人一定要对方支付利息,你应该把这看做是商业行为。否则,很多人在投资过程中,就不会很关注资金使用的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

比方说,你买一套房子的50万元钱如果借给别人,那么一年能得到安全稳健的6万元利息,那6万元/年就是你买房子的机会成本。如果你每年花3万元就能租到一套50万元的房子(如果房价稳定,当然房价快速上涨时要全盘考虑),那你就可以选择将资金优先用于借给别人而你吃利息,而不是优先用于买房。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不能自己做老板也没有机会投资入股的人,都可以在安全稳健的前提下,通过民间借贷,努力使自己的资金得到更高的回报。如果借钱给别人但不要利息,那么不但有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有时还有可能“好心干坏事”,帮人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