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府补助业务核算问答(5)

企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问答 作者:李丽


6政府补助准则会计处理的关键点是什么?

(1)关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名义金额计价问题。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应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名义金额实际上就是以1元来计价。以名义金额计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账面上象征性地反映该项资产,以避免因不记账而可能形成的资产流失;同时,也为以后在能够可靠取得公允价值时,对该项资产重新计量提供基础。

【例112】 某单位收到政府无偿划转的一项资产。由于该项资产在转入时无法取得可靠的公允价值,因而只能按照名义金额1元进行计量,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1

贷:政府补助收入1

假如在2年后,随着情况的变化,该项资产可以可靠地取得公允价值了,并确定其公允价值为 80 001元。那么,该单位就需要对该项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并将重新计价增值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80 001

贷:政府补助收入80 001

(2)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使用寿命的估计问题。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慎重地选择和确定使用寿命,一旦确定,就不得轻易更改。

【例113】 某企业收到政府补助的一项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为35万元。该企业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参考中介机构的意见,慎重地选择和确定使用寿命为10年,会计处理为

① 按公允价值入账。

借:××资产350 000

贷:递延收益350 000

② 每年递延收益分回为20 000元。

借:递延收益35 000

贷:政府补助收入35 000

(3)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后期间的递延问题。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例114】 某单位当年收到和应收到政策性贷款贴息120万元,贴息期规定为4年,则每年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贴息为30万元,会计处理为

① 当年按实际收到和应收到贴息入账。

借:银行存款(或专项应收款)1 200 000

贷:递延收益1 200 000

② 每年递延收益分配为50万元。

借:递延收益300 000

贷:政府补助收入300 000

(4)国家储备商品差价补贴特殊情况处理。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

【例115】 某国家储备商品管理单位,当年收到和应收到以国家有关部门下发正式文件为准的国家对于以前年度的国家储备商品差价补偿180万元以及拨补的各项费用80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或专项应收款)2 600 000

贷:政府补助收入——国家储备商品差价1 800 000

——国家储备费用补助800 000

7怎样列示与披露政府补助?(1)列示政府补助的项目。

1)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其他非流动负债”等资产负债类项目。

2)在利润表中列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损益类项目。

3)在现金流量表中,企业收到税收返还等,列入“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如为其他现金形式补助,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以现金返还的政府补助,列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2)披露政府补助的项目。

《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政府补助有关的下列信息:

1)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并按与资产相关、与收益相关分类披露。

2)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按与资产相关、与收益相关分别披露“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尚未递延的金额”及“总额”。

3)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按与资产相关、与收益相关分别披露“本期返还的金额”、“还需返还的金额”及“总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