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怒情节模型(2)

不生气的活法 作者:(美)塔弗雷特,(美)卡西洛


过去的记忆。一想到自己曾经受过的虐待和怠慢就气不打一处来。这种想法往往挥之不去,不受人控制。这些记忆可能是有关最近发生的事,也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也可能是小时候);有小事(比如24岁的肯对我们说,“我知道妈妈爱我,可她好像更关心还在上学的残疾弟弟”),也有改变人生的大事(如肉体的虐待等)。

关于愤怒的诱因还有一点更重要——通常人们都会为同样的关系或是事件发脾气。因此,即使你努力控制愤怒,很可能你一直应对的是同样的情形,而这些情形我们大家时常都会遇到。然而你的反应可能更极端因而会导致更糟糕的后果。了解使自己愤怒的原因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你明白通常是什么扰乱了你的生活。

总之,别人的许多行为举止、各种各样的情形都可能会引发你的怒火。但是,最常见的愤怒诱因还是那些你所熟悉、所爱或所喜欢的人做出的不好的、出乎意料的或消极的行为。

现在希望你能想一件最近令你发怒的事情,并想想它是怎么发生的。在“愤怒诱因”这个方框里,描述诱因的各个方面。尽管你可能只是想简单地考虑一下,不过把答案写下来也许更有用。分析愤怒首先要从事情发生的情形开始。

愤怒诱因

描述导致你发怒的事件:

发怒的大致日期和时间:

发生的地点:—家里—办公室—学校—其他地方(描述一下):

发怒对象(人或物):

发怒时的状况:

作出判断

人类是会思考的动物。我们经常会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出评估,也会为未来作规划和思考,并对已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认识我们的思维方式对了解愤怒是很有必要的。

要了解评价(如想法、判断、赞同)在一系列导致发火的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就让我们来看看关于调侃的例子。人们往往靠调侃来拉近关系、调情、打发时光、嬉戏玩乐,此外调侃还可以化解冲突,融合感情。虽然多数情况下调侃只是为了好玩而已,但如果被他人认为是侮辱而不是开玩笑,也会引发怒火,叫人感到羞愧屈辱。当你开玩笑地说“呵呵,你不是个万事通吗”时,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哈哈一笑了之,有的人则会生气窝火,这要看当事人怎么看待了。

我们曾有个叫马丁的学生,他非常聪明,深受导师和同学们喜爱。他经常被大家戏称为 “精灵鬼马丁”。马丁可以把这视为一种讽刺,可他却乐呵呵地接受,从来都不生气。生不生气不是因为说的这些话(笨啊,蠢啊,秃瓢啊,令人讨厌啊,书呆子啊,矮子啊),而是要看听到的人如何理解。一旦这些调侃的话被认为是侮蔑或无礼,人就会发怒。你如何理解别人的意图决定了你是否生气。

结果证明,有几种常见的思维模式往往会使人容易发怒。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博士和精神病学家阿伦·贝克(Aron Beck)博士首先发现了这几种模式,并成功研发出行之有效的“认知疗法”。现在看看下面哪种模式符合你的情绪体验。

往坏处想。这种思维会把事情扩大化。日常生活中的麻烦往往被说得糟糕透顶、不堪忍受,而事实上只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完全可以掌控。往坏处想通常就会让人抱怨问题有多么多么的糟糕,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努力将事情解决要比夸大事实、牢骚满腹好得多。再者,没人愿意与老是夸大事实、抱怨不止的人打交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