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好基础,学好基本功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 作者:曾志尧


有个梦想成为武林高手的年轻人,千里迢迢跑到少林寺,请求老师父传授功夫绝学给他,老师父也不多说什么,就要他从日常的煮饭烧菜、打扫挑水开始做起,顶多要他蹲蹲马步,好一阵子下来,也不见老师父教授他什么蛇形刁手、如来神掌,急躁的年轻人忍不住跟师父抱怨,只见师父不屑地告诉他,你连基本功都没做好,还奢望进入下一阶段吗?

投资理财也是一样,下列几招简单的心法要是你都听不进去,后面几招的实际操练,你也不要妄想快速学成,还是早早下山,当个凡夫俗子吧!

投资法则一:衡量资产负债与现金流量,不盲目投资

如果你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就更要做好个人与家庭财务的应变计划,要提高家庭的资产净值,也就是资产减负债的数目必须为正,而且是愈高愈好。基本上,个人或家庭可承担的负债水平,应该是先扣除每月固定支出及储蓄所需后,剩下的可支配所得一部份。至于偿债的原则,则应优先偿还利息较高的贷款,这样就会减少一大笔支出。对上班族来说,增加财源比较困难,因此,采用适当的节流计划与偿债计划,就相当于多了一份收入。

收入增加,手边有闲钱进行投资,更得谨慎小心,因为盲目的投资大都不会获得亮眼的投资报酬率,若有一点点收获,都要感谢老天眷顾,而有条理地规划资产,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但怎样才不是盲目的投资呢?“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长久不变的真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对各种投资不了解分析就进行分散投资,那么这样的理财照样是盲目的。因此,要先全面详细研究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再以保守或稳健的投资组合来逐步增加自己的资产。

投资法则二:依据投资属性与机会成本选择投资标的

投资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如何将有限的资本做最有效的利用。为难的是面对琳琅满目的投资商品,我们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做出抉择,类似“到底投资A还是投资B比较赚钱”之类的问题,总是盘旋在心头挣扎不已。

“投资工具并无好坏的分别,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问题。”比方说,房地产与股票同样属于高获利与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如果你问我投资房地产到底好不好,我首先要问你的问题就是你的资产有多少?你打算投入多少资金在房地产上?你投资房地产的金额占你投资总额多少比例?需不需要借款融资?融资贷款的金额是多少?融资利率又是多少?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到底想买哪一个县市的房地产?要买哪一个区段的房地产?要买大马路交通繁忙的市中心还是政府机关与学校集中的地段?要买大厦?公寓?还是店铺?最后我要问的问题则是你知道房地产目前的涨势如何吗?是已经处在景气最热的阶段?还是处于景气的谷底?在投资之前,先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想明白之后再出手,你就会比较容易获利了。

投资法则三:风险控管与紧急危难预防措施不可少

你通常根据哪些原则购买理财商品呢?广告宣传、媒体报导、亲友推荐、还是理财经理主动推销?

如果你连购买重要的理财商品都属于冲动型购买者,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肯定会因为收益不理想而大呼受骗、捶胸顿足,如果培养自己到有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之后再做决定,出现这种唉声叹气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很多。

根据本息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财商品不外乎下列三种:保本保息、保本不保息、不保本不保息。投资人在购买前应该确定三件事:一是这种产品能否确保最低本金不至丧失,二是收益是否在可接受的波动范围内,三是是否与其它金融标的连动。如果三个条件都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且愿意接受可能产生的最大损失的结果,这项金融商品才可以考虑投资。

投资法则四:理财要有长远的规划与坚定的信念

股票、基金被套牢了怎么办?很多人安慰自己:“就当做长期投资吧!”这样的想法反映了他们理财没有统一的目标和理念。投资的前提就是要获利,如果投资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被套牢了或是开始赔钱,一定有两个问题要仔细想想。第一个是“投资标的有没有选错?”第二个问题则是“进场时机可能错了?”要解答这两个问题,我建议你进一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你依据什么条件来选择这个投资标的与投资时机,另一个则是影响你做这决定的媒介是什么。

如果我们是根据这个金融商品(譬如股票或基金)过去的报酬率高,而且电视杂志媒体等等都觉得此时投资的时机真的不错,自己实在是因为众口铄金而乐观地进场投资。那么,下一次你再冲动投资的时候,就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其次,万一投资收益暂时不理想,你要客观分析错误是源自于接收讯息错误还是市场的波动变化。如果我们抱着长期投资的目的,那么中间的暂时涨跌就不应该影响操作,要避免见风使舵、慌忙卖出的操作。

投资法则五:不可因投资牺牲正常的生活开销

高额的投资报酬率固然吸引人,但是不要因为追逐获利而超额借贷,甚或融资融券,进行杠杆投资。由于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掌握指数涨跌,意外总在意料之外发生,将生活开销所需的资金放在高风险的投资上,万一事与愿违,你很可能陷入周转不灵的危机,连基本生活都出现问题。

就理财规划来说,最好以相当于一个月生活所需费用的3至6倍金额,做为失业、事故等意外或突发状况的应急资金。或者遵循“4321法则”,收入的40%用于各类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用,10%用于购买保险,如此才能确保生活无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