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经验的启示(9)

市场的逻辑 作者:张维迎


在图5.3中,我显示了现金流,控制权收益与总价值如何随产业中的企业数量而变化。当企业数量很少时,少数寡头拥有庞大的市场力量,现金流和控制权收益都很可观。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则现金流和控制权收益均下降。控制权收益下降有两个理由:第一,较低水平的现金流意味着可得的额外好处少了;第二,存在更多经理人意味着被雇为经理所具有的声望变低。我们可以进一步假定,现金流比控制权收益下降得更快。毕竟,即使当企业亏损时,经理仍可占有一些控制权收益。因此,现金流和总价值比控制权收益更快缩小为零。私有经济中企业的均衡数量(用表示)小于国有经济中企业的均衡数量(用表示)。

图5.3)

总价值

利润私有经济均衡

控制权利益国有经济均衡

N*N`企业数量

图5.3企业均衡数量

因此,我证明了,国有经济遭受更为严重的过度准入和重复建设。非正式的观察强烈支持这一论点。例如,假设汽车制造商的社会最优数量是5。然而,主管政府官员可能选择建设50家而不是5家汽车制造厂,因为现在他们可以任命50个总经理,从而可以给更多的亲朋好友安排位子。尽管试图支撑50家制造商的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但没人在乎。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国有部门内并购更难以完成。在私有经济中,目标企业的经理人在合并后可能失去他们的控制权收益。然而,如果合并就总价值最大化而言是有效率的,身为所有人的经理人可以靠现金流的增长得到补偿。合并对相关各方可以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相比之下,在国有经济中,目标企业的经理人失去控制权收益不能以任何合法的方式通过现金流的增长而得到补偿。因此,除非政府给该经理人提供另外一个相当的职位,否则目标经理人完全有动机抗拒合并以图保护控制权收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