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问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何避免走环境污染的老路?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 作者:中国人民广播经济之声编


2010年,环境污染事故频频曝出,如千岛湖污染、紫金矿业泄漏事故、大连输油管线爆炸导致原油污染海域等。

环境污染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不小的环境代价。有资料显示,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下降,重金属污染导致家禽或居民患病甚至是死亡,等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负荷,与美国、印度一起并列为世界最大的三个生态“负债国”。

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高昂的治理成本,这个成本是惊人的。以2005年为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中国带来的环境成本占GDP的345%,而当年GDP增幅是14%。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更加重视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在中国行不通,也走不起了。

● 深入采访

记者:40岁的老罗是福建上杭县的一位三轮车夫,收入最少时每天只有七八元,但是为了买水,他每次却至少要花两元钱。

老罗:大部分都是从店里买水。山上拉下来的,两元钱一桶。

记者:一桶多少斤?

老罗:30多斤。

记者:老罗不得不买水,就是因为自来水不能喝了。2010年7月3日,当地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水源被严重污染。上杭县曾经是鱼米之乡,然而自从1993年该县的紫金山金矿开产以来,鱼米之乡就慢慢成为历史。事实上,紫金矿业不止一次造成污染,不良环保记录可以追溯到1999年。可以说,在紫金矿业不断刷新暴富神话的同时,周边村庄的百姓一直在承受着污染的痛苦。人们常说环保是根“高压线”,但为什么总是有人敢去碰而毫不畏惧?为什么少数人发财、老百姓受害、全社会埋单的现象一再出现?这是很值得反思的。

首先,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难辞其咎。在目前的政绩考核指挥棒下,地方以GDP论英雄,对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环保问题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违法者撑起保护伞,污染环境的做法可以借着“发展经济”之名畅行无阻,以至于出现“经济越发达水越黑”的怪现象。

在这种环境换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持续。所以,要避免走污染环境的老路,必须要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改变唯GDP论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入环境和民意评价指标,在源头上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并且使之成为硬杠杠,以此作为考核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环境污染是个顽疾,一个重要的制约力量是法律法规。只有加强环境执法,加大惩罚力度,才能改变治污目前所面临的“罚金太少,赔偿过低,触动太小”的尴尬。记者: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发生之后,董事长陈景河表态说,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陈董事长的话听起来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但事实上,按照目前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罚款最高也不过是100万元。100万元,是紫金矿业2009年50亿元利润的1/5 000,这样的处罚显得太轻了。当“违法成本”远小于“守法成本”、环保的高压线只不过是猴皮筋时,当舆论喧哗之后一切归于平静、环评风暴并没有带来问责风暴时,环境污染屡罚屡犯也就不奇怪了。

● 权威声音

让企业自觉守住底线是天真的想法,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于法稳指出,必须改现有的一次性赔偿机制为观察性赔偿,让污染企业和当事人把责任负责到底。于法稳:不能以单纯的一次性补偿来解决企业的污染行为,这种“埋单”是根据影响的程度和时间以及持续程度来埋单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环境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健康置于GDP和财政收入之上,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必须重罚,罚到痛处,才能逼迫企业在环保设备和技术上进行投入。所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制度设计和推进相关改革来解决利益分配、综合评价问题。

强卫,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保护生态是机遇,而不是包袱。我们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明确规定:三江源地区不考核GDP,考核民生,考核稳定。保护生态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展,使百姓从中受益。当然,也要努力探索怎么通过一种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王向安,首钢集团环保事业部主任。王向安:政府现在通常是制定一个新的排放标准,然后去监督执行,但是应该考虑到一些激励方面的措施,比如:对优异的企业有适当的税收支持或者税收返还,这样比现在的罚款和其他的监督效果要好。丁凯,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欧洲的经验显示,仅有法律法规是不够。挥舞大棒的同时,还需要胡萝卜。用同等的激励政策让企业主动求变与政府对话。同时,考评地方政府成绩时,除了当地经济和投资以外,民众意见也是重要的一环,迫使企业履行责任。宋国君,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国外的一些经验就是“排污许可权交易”,许可证上把所有环境保护的规定都写得非常清楚,要求企业做什么检测,都要记录下来。破解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工作落实下去,考核领导没有错,领导要考核地方的局长,局长要考核工程师,工程师去考核企业和污染源,这样我们就不会用GDP的粗糙数据去衡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