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怎样的市场环境?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 作者:中国人民广播经济之声编


2010年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预防腐败局五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意见”对眼下资本市场存在的内幕交易发出了严打令。

资本市场的内幕交易、刚刚平息的互联网360与QQ大战、不久前乳业巨头的“诽谤公关门”等违规行为,暴露出市场领域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反映了当前在市场制度建设和市场管理上的滞后。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有效配置资源、保证商品流通、实现公平分配等,都有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是,制度建设不到位,缺乏公平、透明和有效监管,出现市场垄断,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引发市场风险。如果任其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激励企业创新等,都将无从保障。

● 深入采访

记者:不久前,占据国内客户端数量前两位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和360之间上演的“3Q”大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工信部最终介入并制止争端,勒令双方向社会道歉。“3Q”大战的过程让人看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风险常常向消费者转移,始终被动的网民在垄断企业面前需要公平。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认为,“3Q”大战并非是个案,而是市场环境问题,其根源在于法律环境,因此应该制定明确的法律标准,改善市场环境。

刘德良:现行法律规章中,对于市场不正当竞争、滥用垄断行为等的认定缺乏明确权威的标准,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隐私保护法律方面有所欠缺。这使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更容易“越权”。除了商业环境,市场的舆论环境同样需要法律来保障和规范。在传统行业领域,近两年来,通过制造舆论打压其他竞争者的恶性竞争情况层出不穷,2010年下半年,乳制品行业出现了买通网络公关公司恶意造谣打压同行的事件。事后,涉案企业仅仅以“员工个人行为与企业无关”为由摆脱干系。

此前在饮用水行业,一些知名企业相继被曝出“用自来水代替矿泉水”和“水源地水样低于工业水指标”等水源门事件,事后舆论普遍认为是企业间相互策划攻击所致。很多人也许更不会忘记,此前由于个别媒体夸大报道“四川广元橘子蛆虫病”给当地橘农的经济利益和政府形象带来的恶劣影响。

在这类事件中,或是企业为了自身目的尝试操纵舆论,或是网络推手和个别媒体为了经济利益制造舆论,也有媒体由于疏忽和过错造成的不利舆论后果。尽管业界多年呼吁出台《媒体法》等法律,但目前对此仍然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问责制度。

舆论违法成本过低,受到侵害的企业或组织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不良影响,挽回损失,这导致了一些企业选择“以牙还牙”的报复手段,造成恶性循环。舆论法律环境缺位,对于培养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是极度危险的。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违规行为一旦失控,必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市场失灵,产生市场风险。竞争性的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但是,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缺陷和局限,单靠市场自身难以弥补和克服。在互联网通信、商品零售、劳动就业等发展较快、竞争激烈的行业和领域,表现得更为典型。

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依法制定政策、建立规则,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监督。以此保证市场公平、透明、稳定,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市场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 权威声音

沈博阳,千橡互动副总裁、糯米网负责人。沈博阳:从大环境来讲,国外如果做一个创新的公司,它会有各种各样的退出途径。国内如果做创业退出的机制相对来讲就少了很多。市场竞争也好,垄断也好,确实有它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最积极的一面:毕竟我们的市场机会特别多。作为企业来讲,更多的是要专注做好本职的工作。王跃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跃生:所有的制度安排,包括道德的力量、政府的管理、媒体和舆论的监督,都必须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催生法制环境出现的催化剂。法制环境总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沈骥如,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沈骥如:要使我们的市场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我觉得应该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要不断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不但要有大的宏观的法律体系,一些小的行业的法律体系也要完善起来;二是有了法律,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有例外、讲人情;三是还要提倡道德的保证,比如媒体,应该从道德层面对违法行为进行鞭挞;四是我们这些努力都应该要保证市场的公平、透明、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