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心 理 分 析(4)

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 作者:(澳)罗伯特·斯宾雷


是一个精神能量或心理能量储藏所。精神能量被转化为生理能量,虽然弗洛伊德并没有具体描述过这种转化方法(也从来没有人对此作过描述)是怎样的,但是表明本我能量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它只是在彻底的快乐主义原则下寻求快乐、避免痛苦。在一定的指向性范围内,它的任何目的都是自私自利的。本我能量的职能在于通过满足不同的需要,从而保证人的生存;但本我与本能驱动和遗传性质一致,它缺乏判断能力,因此不直接接触外部世界,而且本我是无意识的。

自我是将外部世界考虑在内的结构。自我为本我服务,它遵循现实原则,并对本我的活动施加压力,以便来指导和修正本我能量的表现。亦即自我审视现实世界并就如何满足各种本能需要作出相应的判断:哪些选择是可行的,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接下来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自我,尤其是它的有意识部分(因为它也有无意识部分),代表着所有理智的行事方式,因为我们是凭借理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的,它也是自我意识之所在。

自我的无意识部分是储存那些受压抑内容的仓库。本我冲动和其他材料的内容,亦即自我或者自我的“主人”超我,发现表达受到自我压抑的冲动是不合适的,就把这种冲动抑制在无意识中。

这种压抑必须靠持续消耗自我的能量来维持,因为如果压抑一旦失败,而抑制放松、压抑的内容材料就会出现在意识中,这样就会导致神经病症式的种种表现。另外,自我也能把能量投入到人所追求的外在目标上,这个过程叫做精神投入或精神集中发泄,有了这种精神投入,外在目标才能持久地吸引人的注意力。

人格的第三个主要结构是超我。超我从自我中产生,和意识相类似。超我在自我中运作,是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声称需要克制其他冲动。它审查自我冲动的内容,从而拒绝那些虽然很实际却可能会导致道德诽谤或受到法律惩罚的冲动内容。

“自我 超我”情结在各种本我不能识别的危险因素面前会使人产生焦虑;单由自我产生的焦虑,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面对真正的威胁时,自我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而产生的;因超我职能的行使而产生的焦虑使人会有罪恶感;第三种类型的焦虑 神经性焦虑,如果本我的冲动对战胜自我构成了威胁,使疏导自我冲动的能力受到威胁,那么就可能会出现神经性焦虑。

在所有场合下,一旦产生焦虑,自我的反应就是防御。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是压抑;但是,在大量的防御机制中,压抑只是其中的机制之一。大量的防御机制包括反向形成、投射、衰退、理性化及其他。所有这些防御机制都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与我们所熟悉的经验中的行为模型是类似的,并可以从他人的行为方式中明显地识别出来。

一切防御机制都被看做是无意识过程的结果,这种说法使防御机制与可识别的类似事物区别开来。例如,压抑可以被说成是与压制相类似。压制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它会把引起焦虑的内容排除出去,但是压抑和压制是两回事,我们将在下文阐述两者的不同之处。

当然,除了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方法,研究弗洛伊德心理学还有其他的途径。例如,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学说中的精神性欲论。但是本书中,我们着重论述弗洛伊德理论的系统性,以期揭示他的理论建构原则。虽然我们有必要不时地提一下其他特征,但是,作为科学的人格模型,我们主要把讨论限制在该理论模型的生存能力方面。这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问题:该理论具有内部一致性吗?它能涵盖整个人类行为方式这一范畴吗?

主要问题均和上面两个问题有关,都可以交由动因概念的指向性,亦即本我能量来接替。如果本我旨在满足性欲的话,因为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要求性本能具有目的性,那么我们马上就会看到,除了毫不掩饰地谈到性欲外,实际上弗洛伊德根本没对人的行为作出任何解释。所以,如果说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