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动机(1)

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 作者:(澳)罗伯特·斯宾雷


对于动机,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著书立说,讨论动机。

彼得·费迪南·德鲁克(Peter Drucker)

动机心理学有种说不出的奇特魅力,它诱惑着那些渴望进行该研究的从业人员对动机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他们看来,解释动机是他们的义务:他们不仅仅要解释动机的某一方面,而是方方面面,这一抱负崇高而伟大,然而,正是这份执著的热情才使他们确实很难作出任何有效的解释形式。从使用动机研究的数据材料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件状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趋势。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关于麦克利兰的思想,我们稍后再作论述。

需求层次最初是由伊壁鸠鲁(341 270 B C.)提出来的。在所有研究动机的理论家中,倘若提到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这一响当当的名字,那真可谓如雷贯耳。在管理界,此人占据了偶像式的地位。讲这话是因为马斯洛轻松地提出了他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而当大家对他的这一理论奉若至宝时,他则显得有点惊讶。 很显然,人们轻易地接受了他的理论设想,并赞誉这是关于人类动机最新的、最博学的例子。对此,马斯洛本人却不能处之泰然。“我对自己提出的这玩意儿有点担心,我把它当做一个试验性的东西,可现在呢,它却被各种各样的人怀着极大的热情一股脑儿地吞下,全盘接受了。说真的,他们应当比我更多一点怀疑,试探性地来对待它才好。”

马斯洛(1972:62)。毫无疑问,由于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尤其是应用于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两大领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吸引力得到了证实。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疑难问题

我们先来概述一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做这项工作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因为马斯洛没有提出花样繁多的能独立运作的动因,而只是提供了若干动因范畴,这些动因范畴在优势层次中相互关联。这就意味着,人首先受“低级”层次上的动因控制,直到实现所追求的动因目标或自己对该目标满意为止。一旦目标实现,人就开始受下一个(更高级别的)层次上的动因力量支配。当且仅当这一切满足了,人就转移目标,以下一个层次的目标作为动因条件,如此等等,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较低层次的动因总是比处于高一级层次的动因有优势,位于需求层次中最高的一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所有其他的动因力量获得满足、处于静止状态时,自我实现的需要才开始运作生效。现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如饥饿、口渴、性欲、睡眠、放松和身体完整性等,都属于这个层次。在满足第二层次的需要前必须先满足这些需要。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是要求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具有可预测性和秩序性,安全、可靠、公正、稳定。如果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们就会忙于组织自己的世界,以便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能来保证安全状态和安全措施。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就开始进入下一个层次。

第2章动机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第三层次爱和归属的需要。该层次上的需要使人追求温馨和睦、团结友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这个层次上的需要就是人有下列愿望:力量、成就感、合适性、掌控能力、胜任能力、信心、独立性、自由、名誉、声望等。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能够完全地利用和发挥自己的才华、能力和潜能。获得自我实现的人能服从社会调节而不失去个人的正直品格或独立性。或者说,在他不考虑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遵从社会规范而自己的生活空间不受约束,他有时可能会超越社会规定的行为方式。满足这个需求层次意味着身体、心智或道德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分析上述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