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与合作(2)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评价,由10多年前的“中国崩溃论”,到后来的“中国威胁论”,再到近来的“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这种议论本身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从“友好的非盟国”,到“战略竞争者”,再到“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些定性词汇都是美国提出来的,其背后也反映了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美国人眼中,“中国问题”变成了“中国崛起问题”。Chimerica也好,G2设想也好,都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Chimerica的概念,首先是从金融领域提出来的,即中国是储蓄国,美国是消费国。但其影响迅速超越了经济领域,并引发了“中美战略结盟”等思想。伴随着反恐、气候、能源和环保等全球性议题日益突出,中美必然要在这些领域中开展深层次合作。

在美国政府的议程上,应对金融危机、缓和美俄关系、稳定阿富汗和伊拉克局势等都是非常紧迫性的问题,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符合美国利益。中美关系问题可能主要集中在双边经贸领域。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可能会影响对华经贸决策的环境。同时,中美关系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环保和人权等问题,依然经常性地导致两国关系产生摩擦。由于民主党同时控制着国会,奥巴马决策时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对中美关系的破坏性就会很大。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稳定、战术上摩擦”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总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合作主要基于阶段性的共同利益,而非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利益导向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目前在意识形态上出现的所谓“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对立,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在战略利益上的根本分歧。这需要政治家能够彼此尊重和照顾对方核心利益,理解和尊重对方对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将这种利益导向型关系引入到一个相互理解和包容对方价值取向的轨道,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2.中美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1)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由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2006年9月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发起设立的,是中美现有20多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始于2006年12月,每年两次,轮流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5次,在宏观经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贸易促进、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

(2)第一次对话:多项合作,成效初见。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美在促进美国对华出口融资便利协定、中国加入“未来发电计划”政府指导委员会、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启动双边航空服务谈判等方面达成了实质性协议;在中国设立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代表处;并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法治和消除贸易与投资壁垒、加强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医疗以及加强在高科技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经济地位和结构性问题达成共识,并签订价值5?5亿美元的四单合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