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地缘政治与世界能源金融合作(2)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第四,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较低。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还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下的国家。2004年,我国每1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是美国石油消费强度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产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使我国2020年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0亿吨以内,就必须在过去15年我国石油消费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个百分点以上。这说明我国节约用油潜力很大,但节约、控制石油消费增长的难度也相当大。

总之,在未来几十年里,国际、国内石油供求紧张的长期趋势将不会改变,而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极可能引发新的石油危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主动出击。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国家石油安全的国际经验

第一,我们应汲取美国的经验。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它起步最早,制度最健全,收放储和轮换运作最成熟,管理经验最丰富。美国SPR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由位于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4个储备基地组成,按照美国《能源政策和储备法案》的规定,在总统领导下由能源部对SPR实施管理,超出法律范围对SPR进行处置时,必须得到国会授权。此外,2000年美国还建立了规模为200万桶的东北部地区家庭取暖用油储备,该储备起到紧急情况下的缓冲作用。目前美国SPR储备能力为7?27亿桶,政府替代进口保护能力达到59天,加上私人机构储备合计约118天,超出国际能源组织IEA对OECD成员国90天进口保护能力的要求。

美国是石油资源大国,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十,石油产量排名第二;同时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占世界的1/4。10年前,美国石油进口占消费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因此,美国各届政府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都表现出对石油安全的关注,且具有政策连续性。这些政策可归纳为:第一,控制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元和黄金价格,进而抵消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调整国内能源结构,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第三,调整进口来源,减少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第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第五,增加国内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第六,以价税政策引导,推动油气生产。第七,通过多种渠道开拓国外石油资源。

在美国石油安全的各项政策中,最成功的当属其金融政策和战略石油储备政策。1973年石油危机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建立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但在其后的10年里,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了10倍多,表面上看美国的日子似乎很难过,而与此同时,美元相对于黄金的价格却贬值了10倍多,由于欧佩克将其销售石油获得的美元用于购买黄金,结果石油价格暴涨所获的超额利润却由于美元价格暴跌、黄金价格暴涨化为乌有。美国利用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霸主地位,使得欧佩克的石油涨价政策最终归于失败。此外,美国企业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规避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