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资本项目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动(2)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阻碍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主要障碍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其波动幅度远大于、而其广度和深度又远不及西方金融市场。当外资大量地涌入,就必然形成泡沫;而一旦外资撤离,又势必导致人民币汇价大跌。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的关键货币,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已形成一对矛盾。近年来,我国面临着顺差不断加大的压力,这一格局短期内将难有大的改变。笔者认为,眼下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程度。

第一,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在短期内,我国出口导向性的格局以及加工出口占主导的格局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贸易顺差格局不会改变。目前,跨国公司的出口占中国出口的58%,原材料和中间品的进口与制成品出口之间存在的差价必然成为贸易的顺差。这种情况,必然增加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发行,这种宽松的资金供给环境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可乘机推出创业板市场和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迅速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提高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流入的机遇,稳步开放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外资流入趋势在短期之内是不会改变的。最近几年,我国FDI都一直保持着600多亿美元的规模,在未来可预见的3~5年内,这种格局不会逆转。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握好开放的节奏,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防止国际热钱兴风作浪。

第三,扩大人民币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北部湾地区国际贸易中的国际结算业务,推进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地区的自由流通。目前,此项工作刚刚开始试点。金融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和深圳等沿海城市的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与此同时,把上海和香港建设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鼓励外国公司到上海和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司股票和债券。

第四,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和居民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已开始开展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业务,但在风急浪高的国际金融市场里和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我国投资者已经遭受重大的损失。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及时总结经验,继续稳步地推进此项工作;同时,创造条件推出“港股直通车”业务。

第五,加强对境内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在我国金融机构改革和开放过程中,要坚持内资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控股。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危害我国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的事件发生。同时,对国际热钱实施严格监控,加大对国际洗钱行为的打击力度。

3.中国外汇储备及其投资管理

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高达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外汇政策。人民币币值低估意味着中国商品和资源对外价格低廉,引起国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拉动中国出口增长。在实行强制结汇政策下,流入中国的美元被央行从商业银行强制汇兑收回,必然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和通胀压力加大。于是,央行再次发行票据对冲操作回笼货币。发行央行票据是要支付利息的,央票利息来自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