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玩经济危机于股掌(2)

大抄底 作者:吴比


通过制造“1857年大恐慌”,罗斯柴尔德家族再次有了抄底的机会。而且,仅仅一年的时间,美国经济又大放异彩,这使不少抄底“1857年大恐慌”的金融家与企业家放短线就钓到了大鱼。至今风靡世界,在历次经济危机包括今天仍在蔓延的次贷危机中屹立不倒的摩根集团创始人――乔治?皮博迪,就发迹于这次罗斯柴尔德家族策动的经济危机。

183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来到伦敦,开了一家商号并顺利进入银行家的圈子。受美国经济泡沫的蛊惑,皮博迪也同样大量投资于美国铁路债券和政府债券。到1857年美国出现经济恐慌时,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就在皮博迪欲哭无泪之际,英格兰银行为皮博迪提供了80万英镑的贷款,不但使皮博迪躲过了破产危机,还使皮博迪有机会大肆买进跌成“垃圾股”、“仙股”的美国债权。一年后,美国经济复苏,皮博迪手中的垃圾债券成为黄金股,皮博迪追随罗斯柴尔德家族创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并为后来的摩根集团打下了厚实的根基。

与执著于金钱与控制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经过病魔的袭击,晚年的皮博迪灵魂开始开窍,“当病痛袭击我时,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热心帮助贫困的人们,正像我一心想挣钱一样。”此后,皮博迪热衷于慈善事业,文学家雨果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

但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笑容,只看到冷酷。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看来,经济危机带给他们的盛宴还不够丰盛,他们又转而寄希望于美国愈演愈烈的内部矛盾,而他们一手策划的经济危机也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在世界版图上基业长青,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例外。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不看好美国经济,为美国摩根家族的崛起提供了良机,罗斯柴尔德家族试图控制全球命脉的计划也被粉碎。随着二战的爆发,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损失惨重,大量家族成员被杀,资产被侵吞,有多于三分之二的金融机构灰飞烟灭。“成也战争,败也战争。”在二战面前,曾经不可一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战争密码开始失效。看来梅耶的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也会失灵。二战结束后,冷战接踵而来,这并没有缓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窘困,罗斯柴尔德家族仅剩英国与法国的两个银行在运转。

二战结束后,和平时代来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战争财道没有了用武之地,开始蛰伏。不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们像变形虫一样适应环境,如章鱼般四处伸出触角以攫取财富的水草。20世纪70年代初,雅各布创建了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并购部,开始并购大战,一系列企业被纳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版图;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进行改革,设立PLM全资子公司,经营连锁旅馆,著名的圣雅克大酒店即为他们所属;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另一位成员阿道夫,不但控制了美国洲际饭店,还投资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滑雪场――梅杰夫滑雪场。

在媒体为王的今天,我们在大小媒体仍然难觅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踪影,他们始终如一地潜伏让旁观者很难深谙他们现在的“无形大道”。不过,在新秀层出不穷的今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昔日辉煌已是明日黄花,他们很难在世界的资本格局中呼风唤雨。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金融舵手的魅力。他们虽然没有如钟表般精确的计算,也不具备人们所流传的对世界的绝对洞察力与掌控力,但他们善于利用战机,也敢于在战争中寻找资本和市场的盲点,把他们的投资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无限放大。他们始终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这是因为曾经“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

罗斯柴尔德家族,为我们徐徐拉开了大抄底的帷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