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酷无情的洛克菲勒(1)

大抄底 作者:吴比


标准石油公司让祖父发了大财,也许成了“美国最富裕的人”。在他的大半辈子,他同时也是最遭人痛恨的人之一。通俗小报抨击标准石油公司的经营活动,指责它犯下了诸多罪行,包括谋杀,因为它毫不留情地致力于清除所有竞争力量,完善自己在石油行业的垄断地位。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出生于经济拮据的家族,而他幼时的父亲是个十足的骗子,在农民、商人、跑江湖买药、江湖庸医等多重角色中流转,以至于洛克菲勒拒绝承认这个“还活跃在偏远落地林区靠卖药来蒙骗乡下人的骗子”为他的父亲。

物极必反,或许是父亲的示范效应,年轻的洛克菲勒给人的印象是冷静、谨慎、勤奋和诚实。不过,无论他怎样讨厌他的父亲,他还是靠从父亲那里借来的1000美元步入了商业的轨道,加入了一个商人开的公司。

随着德雷克上校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油溪”地区的蒂图斯维尔打出石油,大量石油汩汩冒出时,好运就开始降临到洛克菲勒这个年轻人的头上。大批的投机商蜂拥而至,石油黑色黄金的诺言很快得到兑现。洛克菲勒与他的合作伙伴跃跃欲试,开办了一家名为“益精炼油厂”的炼油厂,从此洛克菲勒的命运轨迹开始与石油有了交集。后来,多经周折,洛克菲勒与他的朋友安德鲁斯拍卖下了这家炼油厂,并有了连锁店,到1870年,炼油厂已更名为后来声名鹊起的标准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对垄断的狂热诉求及在经济危机时的抄底,源于他深深的忧患意识。洛克菲勒初涉石油领域时,还是一片蓝海,只要有路子、有资金,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一大片。但到了19世纪6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挤入石油领域,同质性逐步提高,而一些优秀的炼油商开始提高竞争门槛。他认识到,石油行业正处于优胜劣汰的巨变边缘,他要获得在这个行业的生存权,就需要竭尽全力,如降低成本、扩大产业链等。由此,洛克菲勒逐步走上了扩张之路,而1873年的经济危机成了洛克菲勒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重要跳板,洛克菲勒开始了迅速而广泛的“扫荡”工作。

在1874~1875年间,洛克菲勒把多个炼油厂尽收囊中:纽约的查尔斯?普拉特炼油厂,费城的沃登炼油厂;匹兹堡的洛克哈特、韦林和数据弗鲁炼油厂,约翰?阿克伯德炼油厂等。到1878年,几乎美国所有的炼油厂都纳入了标准石油的版图,而到1879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已经控制了美国90%~95%的炼油厂。1882年,洛克菲勒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洛克菲勒以比钢铁大王卡内基“乞丐变富翁”更为神速的速度,由麻雀变为凤凰。

有人称“洛克菲勒的吸引力简直是不可抗拒的,像是宇宙中的万有引力,质量和体积较小的天体必须接受大天体的牵引。”洛克菲勒身上所焕发出的神奇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是1873年经济危机催生的产物。为什么洛克菲勒偏偏在经济危机前后胃口大开,蚕食每一个他蓄谋已久的炼油厂,并不是洛克菲勒的吸引力有多强,而是被收购企业无奈的选择。经济危机切断了他们的融资渠道,他们的资金链摇摇欲坠;同时由于经济的萧条,市场的石油需求急剧萎缩,这对于血液断流的他们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