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 铜钱是我们尊敬的“孔方兄”(5)

说钱 作者:卢晓刚


孔子这一段靠什么养家?估计是在乡间到处打杂。以后才有了一份“工作”,是在鲁国的权臣季孙氏门下,做了一名仓库小官“委吏”,实际上就是会计。

孔子知道,自己没什么本钱,长得漂亮不当饭吃,想“啃老”也指望不上,只有埋头苦干。他倒也不嫌这工作琐碎、鄙俗,整天守在仓库里,收货发货,记账算账。那时候记账,是在竹简上,每进出一批货,就要刻上一刀,他是一刀都没错过。

这工作虽然低贱,但是干好了也不易。他的前任,就是因为账目混乱,有贪污嫌疑,结果被季孙氏撵走的。

孔子不同,他知道苦孩子就得下死力、干苦活儿,才有出头之日。久而久之,他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会计当而已矣。”也就是说,会计这活儿,没别的,精确而已。

据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句会计格言。

季孙氏感到很惊奇:想不到这帅男能把这工作干得这么好!一高兴,就给孔子换了一个管制“乘田”,不过也还是小官——管理牛羊。

孔子毫无怨言,还是一丝不苟地干。他后来曾经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这话不假,他年轻时,比这更低贱的差事都干过——民间乐队里的吹鼓手。人家婚丧嫁娶,他去给人家吹喇叭!

孔子的成功,没有什么窍门,苦干加上远大志向。

孔子早年干的小官,是不入流的,连正式的“出仕”都算不上,直到50岁以后,才当了几年高官。但他从30岁起开始做的民间教育工作,让他扬名天下,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他的思想,就是在今天,也被于丹阿姨煲成“心灵鸡汤”,温暖着千千万万的人!

他之伟大,还在于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一句是让人听不懂的。他发迹后,齐景公向他请教治国方略,他回答得很朴实,但是一针见血:“政在节财。”

你看现在,他的话不还是真理吗?那些只会搞“政在破财”的人,到今天不还是要让人气得吐血!

毛泽东在还没批孔时,对孔子的那一套思想遗产还是很重视的。1949年他在新政协会议上见到会计界的老前辈徐永祚,还幽默地称呼徐先生为“孔夫子的同行”。

能做得了“鄙事”,才是成功的基石——帅小子们可要都记住了。那种命运超级好,干什么都一帆风顺的人,上帝早晚要灭他,这里面没什么道理可讲。

在当今金融危机影响下,工作难找,薪酬又低,但是别忘了:能不能做“鄙事”,那是上帝对你的考验。说不定,做了一份“淡得出鸟”的工作,反而有希望将来流芳百世!

古代金融界的一杆孤独大旗

前面我说过,做人要做“国际象棋手式”的人,看问题要看到隐形的规律。

规律从来就是隐形的,聪明人看得清,老实人看不见。否则怎会有人先富起来,有人赚不着钱只得号称“坚持理想”?

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一种完美境界。而穷——温饱尚且吃力,配谈什么理想!

所以我说,穷人不讳言自己穷,那才是真有救了。穷人要是嘴硬,用猪皮抹嘴,说“我很穷,但我的思想很富有”,那不是孔乙己?

会下国际象棋的都知道,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从我方到对方有一条无形的对角线,谁先占住这个对角线,谁就必是最后的大赢家。

这个对角线,没人给你画出来,你得自己会看。在金融界,这样的隐形对角线有很多,专门检验你脑子聪明不聪明、眼睛盲不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