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汉武帝是“国家货币”创始人(2)

说钱 作者:卢晓刚


他死后,就再没人能驾驭得了秦朝这辆超速快车了。经过反秦大起义和楚汉战争,秦亡汉兴,出来一个大汉朝

天下虽然太平了,但这一场大乱,搞得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汉高祖刘邦是个好皇帝,从他开始,连续采取了70年的休生养息政策。他把秦始皇的暴政都给废了,但秦始皇发明的好东西,也基本保留了。这其中,就有“秦半两”钱的使用。

汉初货币还是沿袭秦制,黄金和铜钱并用,10000枚铜钱值1斤黄金。

可是那时候国家太穷,皇帝的车驾连找四匹颜色一样的白马都困难,将相甚至有乘牛车去上班的,估计金子也不够用,铜钱也不够用。

国家无力统一铸钱,怎么办,汉高祖就允许民间自由铸钱。

——这意味着什么?要是放在现代,就意味着大家可以自由印钱。

那不眨眼就都成千万富翁了!

可是别忘了,那是金属货币时期,造钱是要很高成本的。你得有一座含量丰富的铜矿、有一套冶炼设备、养一套技术班子,这不是谁都能干的。

能造钱的,也就两大集团,王公贵族和富商大贾。

这是中国货币史上的狂欢时代——不干白不干!

造钱既然成了民间的一种产业,又没有监督,当然就有人偷工减料。大款们不会白给社会做贡献,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就造不足值的“小钱”。这种小钱,不是面额小,而是分量严重不足,小到像“榆树钱儿”,也是那样薄,用绳子串上,一不小心就碎了!

因为它太像“榆荚”,所以老百姓都叫它“荚钱”。看来班固老先生鄙视商人也有一定道理,能把钱造成这个样,可见贪心到什么程度!

钱一小,就不值钱。那时候买一石米(即汉代的120斤米、现在的60斤米),需钱5000枚甚至10000.枚。假如钱是足值的话,就等于1斤黄金只能买两箩筐米。

随着经济复苏,钱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大家造钱都造疯了,什么铜亭子铜像,都给砸了铸钱。谷价最贵的时候据说达到十万钱一石!

为了治理这种疯狂的通货膨胀,汉高祖以后的几个皇帝,在铸钱政策上几经反复,先后九次改革币制。

汉朝的第二个皇帝汉惠帝,下令停止自由铸币,把民间铸币定罪为“铸伪钱”。吕后执政时期,由政府统一铸钱。可是到了汉文帝,又放开了口子,再次允许自由铸钱。

汉文帝还赐给宠臣邓通一座铜矿山(在今四川荥经),让他铸钱牟利。

地方上铸的这种钱,叫“郡国钱”。当时的吴王刘濞和邓通最能造钱,通过铸钱发了大财,并列富豪排行榜第一名,一个“富埒天子”,一个“财过王者”。两家的钱遍布天下,把中央银行都挤到一边去了。

汉武帝一怒判了“自由铸币”死刑

等到了汉武帝时代,休生养息政策见到了效果,商人也迎来了他们在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民间丰衣足食,国家就更富了,“京师之钱累巨万”,因为久久不用,串钱的绳子都烂掉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装不下的粮食就露在外面,任其腐烂。

汉武帝财大气粗,就忙着开疆拓土。待到几场大仗打完,把这些家底也就给花得差不多了,财政上开始有点吃紧。

他看地方贵族和富豪在铸钱上捞得太多,实在不像话,就决定搞货币改革,中央要铸新钱与民间竞争。先是发行了一种“三铢钱”,后改为“五铢钱”,铜钱的边缘上有一道凸起的边,一是能够防止钱上的文字被磨损,二是能防止不法分子把钱磨小了使用(磨下来的铜渣子用来铸新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