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短暂的欢乐

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套用一句主持人使用频率颇高的一句话: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初见复苏端倪的世界经济,如帕伊尔博士所料,很快重落谷底。新金本位大厦的根基形同流沙,最终在1929年至1931年那场极具毁灭性和破坏力的经济萧条中土崩瓦解。

时间先快进到1931年(“大萧条”时期的事我们留待后面章节再细说),处于经济“风暴眼”的美国哀鸿遍野、一片狼藉。危机任上的倒霉总统胡佛,尽管在20年代担任商务部长时就曾痛骂斯特朗为“欧洲思想的傀儡”。可现在,斯特朗已于1928年因结核病过世了(去世前,斯特朗已明确对金汇兑本位制表示了怀疑)。罪不及逝者,胡佛,你只能独力担当恶名了。

源起于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1931年初开始泛滥于欧洲,始点正是诺曼最放心不下的中欧大陆。

战争赔款、扬氏计划,压得德国多年喘不上气、抬不起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愤怒、怨恨的情绪弥漫于德国的街头、酒吧、工厂,取消凡尔赛合约和战争债务的呼声日隆。

此时,德奥的接触,令动荡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1931年春天,奥地利与德国商谈双边关税联盟事宜,两个一战“同盟国”间的眉来眼去,触碰到了患有战争恐惧症的法国最为敏感的神经。

法国政府大发雷霆,立即向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偿还3亿美元的短期贷款(这是法国战后的一贯做法,对德奥等国的贷款均混杂着明确的政治企图)。

资金如惊弓之鸟,争相逃离奥地利。本就风雨飘摇的金融体系,转瞬间濒临崩塌。奥地利最大的银行——阿斯特尔特信贷银行5月11日破产倒闭。奥地利国家银行和罗斯柴尔德财团的紧急救援计划只是帮了倒忙,市场猜疑进一步加剧,挤兑风潮席卷中欧大陆。

恐慌如同H1N1病毒般肆虐奥地利,接壤的德国也难以幸免,整个银行体系陷入瘫痪。

金融恐慌开始在全欧洲呈蔓延之势,1931年夏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以及大部分东欧国家的黄金储备流失殆尽,多数银行关门大吉。

6月5日,拉蒙特在电话中向胡佛总统谏言,建议实施战争债务和赔款的延付方案。

“总统先生,如果不缓期支付,整个欧洲经济就会被拖入深渊,美国将就此进入最寒冷、最漫长的严冬。”拉蒙特态度异常坚决,听上去强硬得有点像恐吓。

“大萧条”蹂躏下的胡佛,语带沮丧地搪塞道:“我会考虑你的提议的。不过说实话,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方案真的是没法实行,像你这样衣食无忧、坐办公室的人,是无法理解老百姓对这些政府间债务的内心情感的。”

胡佛说得没错,20年代由摩根财团牵头组织发行的德奥国债曾受到美国民众的热烈追捧,可现在债券已经不名一文,数十年的辛劳换回的不过是手上的一堆废纸。换位思考,你会好过吗。

拉蒙特不为所动,这位银行家再次秀了一下他的综合能力:外交家的能言+政治家的善辩。“现在人们都在私下谈论着如何在1932年摆脱本届政府。如果您实施了我的建议,那些非议明天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压低声音,故作亲近地补充道:“今天的通话摩根银行绝不会外传。我向您保证,总统阁下,方案一旦起了作用人们只会记得那是您的功劳。”

拉蒙特的确没有声张,只是把电话内容完整地记录、存档,供后人瞻仰。

承诺天堂,他就会乖乖的跟你进地狱。

胡佛的心被连任总统的“天堂”美景说动了。他不顾财长梅隆的极力反对,接连抛出德国战争赔款延期偿付、提供新的政府贷款、暂停支付短期债务等方案,可事态只是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因为这些政策治标不治本,均未触及问题的核心。由英、美主导的战后新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才是这场百年不遇的世界性经济衰退的根源。

终于,压在英国金本位身上那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