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节:如临大敌:中印等国为什么这么敏感?(3)

低碳阴谋 作者:勾红洋


中美之间围绕“碳关税”的争执是一种“时代错误”。因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工业化尚没有完成的中下等发展中国家,适度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可避免。而美国已经是一个发达的“经济巨人”,“怎么能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发展中国家呢?”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也表示,“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将有损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在承担环境保护方面已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果“碳关税”政策出台,将可能引起连锁的贸易报复,不利于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共同振兴当前经济。

这是中国反击的声音,但在其他人看来手段并不高明,并不能说服所有人。目前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国,这个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为了伟大的地球事业,谁还能拿个人利益来说事,全世界各国人民可不答应。

近30年来,尤其是最近的20年,中国经济改革一路高歌猛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另一根支柱,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中国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不能在要求权利时就把大国的标签贴上,而在承担国际责任时,又给自己贴上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标签,以人均GDP等说事。

可以预见,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争斗将是刀刀见骨,一场持久战必然到来。

为“碳关税”动气的显然不仅是中国一家。

印度一直视美国为自己的盟友,美国也视印度为亚洲一盏“自由与民主”的灯塔。但在美国宣布将可能征收“碳关税”后,印度也深感受伤。

2009年7月17日,希拉里访问印度,在这个时候印度人不可能不问美国国务卿有关“碳关税”的相关问题。而印度官员似乎很不给首次访印的希拉里?克林顿面子。

当着这位美国新科国务卿的面,印度环境部部长拉梅什直言不讳地表示: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正在忍受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气候变化恶果,印度将尽一切可能抵御美国的不公平措施。他还说道,印度除了面对减排压力,还面对着出口商品到诸如美国的“碳关税”压力。快人快语的拉梅什可谓沿袭了印度内阁部长们的一贯“大嘴”作风。

2008年7月,在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的最关键时刻,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纳特代表所有发展中国家挺身而出,对发达国家连续说了12个小时“不”。他直言道:我不想为了不具备竞争力的欧洲产业而牺牲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计。

为了维护印度的利益,印度人在美国盟友面前显然也没有含糊。  

在外人眼中,中国的话中官气较多,都是外交用语,但少了些火气,相对中国 “无力的辩解”及不知所措,印度对抛出“碳关税”的美国却表达了足够的“强硬”。

为了显示美国和印度致力于共同合作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9日参观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外的绿色环保办公楼。但印度人还是心知肚明,表面上的功夫换不回实际的好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气候变化的争端?是难以调解,在希拉里对印度的五天访问中,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争议充斥了活动的各个环节。面对“碳关税”的淫威,印度环境部部长拉梅什向希拉里强硬表态:“印度不会接受任何强制性的减排目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