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节:移花接木,“二氧化碳”是怎么被妖魔化的(2)

低碳阴谋 作者:勾红洋


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使植物光合速率加快,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减小气孔导度,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也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当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将引起大气温度的升高,为一些害虫提供了适合的生存环境,导致虫害加剧,对农作物的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农作物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光合作用,使得农作物体?碳素含量增加,而在吸收氮素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体内的碳/氮比值升高,这样蛋白质的含量将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也将下降。

但经过西方媒体的不断渲染,二氧化碳气体居然成了一种污染源,成为人类的公敌。欧洲花大的代价搞所谓的“碳捕捉”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化,永久埋在地下,这不算一种对植物生长的犯罪么?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似乎不能用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作为标准。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会促进植物的繁盛,将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在所谓的气候变暖模型中,这个因素却有意被忽视掉了,使气候变暖成为一场政治操控,而不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

人类是最为渺小的,人类排放量在亿吨级的水平,而地球碳库的总水平都是万亿吨规模。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库在海洋和土壤中。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吸收氧分时,会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呼吸作用,此时的呼吸是有氧呼吸,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故在根部,即土壤中二氧化碳储量巨大。

在竺可桢的结论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太阳活动才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提出的潮汐气候效应理论对气候变?也提出了挑战。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为弱潮汐时期,日月大潮与月亮近地潮相隔时间超过3天,从而导致冷空气活动较弱,整个欧洲度过了一个暖冬,纽约市片雪未下,这是1877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当人们在全球变暖而心存恐慌的时候,2007年2至6月为强潮汐时期,欧洲的天气又变得异常的寒冷。

如果你仔细看温室气体列表,第一位赫然是地球万物赖以生存的水蒸气,其作用远远大于其他温室气体的总和。当温度高的时候,水的蒸发也会加速,会吸收大量的热,同时对流也会增加,最终使得温度并不能简单升高。

气候变暖的所有推断,都排除了水蒸气的巨大作用,并且基本忽略了气体在目前大气温度下的对流传热。按常理,地面附近被加热的暖空气会与上面的冷空气发生交换,我们知道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好几度,平流层里就像一个大冰窟,温室效应在这里并不起任何作用。

根据气候变暖的理论,甲?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甚至有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装置,直接吸收牛排出的甲烷,使人类免受其害。而实际上,大型的沼泽才是地球最大的甲烷库,地球上所有的牛排放的甲烷在它面前是相当微不足道的,如果按环保人士所担忧的,必须给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做一个大的盖子了。

根据这一套理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自己排出的甲烷气体所引发的强烈的温室效应。这种理论还堂而皇之地成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只能说无知和好笑。如果这套理论成立,恐龙释放出来的甲烷在“熏”死恐龙之后,又去哪里了呢,累积到今天,地球已经变成一个火球了。

目前我们正处在第四季冰川后期,气温并不算低,如果太阳再次运转到银河系中的某个位置,人类可能将要面临着又一次巨大的冰期,这也正如20世纪70年代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人类将万劫不复。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确实化了,但是撒哈拉沙漠这些年可是正经变绿了很多,非洲降水增加了不少,各种动物数量都有所增加,这些显然是持有气候变暖理论科学家不愿意接受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