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太平洋战争前之沪港:汇丰的美好时光(1)

汇丰帝国 作者:刘诗平


1933年,乔治 斯图尔特在伦敦通过汇丰银行的外派面试后,踏上了远航上海的旅程。4年前,20岁的斯图尔特跨入汇丰银行大门。在那个时代的伦敦,进银行工作就像进伊顿公学一样难、一样有面子。在汇丰银行伦敦分行工作了4年之后,斯图尔特被汇丰派往上海分行。

面试时,银行方面强调要把银行工作视为“事业”,而不是一般的“职业”。斯图尔特曾说:“他们希望人们进来后,就一直待在那里。”

汇丰强调忠诚和“专一”,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它已成为汇丰的一种文化传统。一批在英国伦敦受过良好培训的职员,往往被派到各个分行执行各种工作和担任各项职务。他们循着这个途径向前发展,借鉴以往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经验,随着不断的晋升而带到更高层的管理之中。

当上海外滩映入眼帘时,眼前的情景让斯图尔特豁然一亮。举目望去,鳞次栉比的西洋建筑高耸入云。上海总会大楼、有利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麦加利银行大楼、沙逊大厦,呈一字排开。

斯图尔特发现上海的生活比他想象的还要好。英国人在这里的地位非同一般,既拥有最大的银行和商行,也掌管着公共租界的管理机构―工部局。

斯图尔特在上海外滩最气派的银行大楼里上班后,开始考虑加入哪个俱乐部。上海是个娱乐和享受的“理想王国”,仅英国人在这里的大型俱乐部就有乡村俱乐部、上海总会和上海跑马总会。其中离他上班的汇丰大楼不远的上海总会,是上海滩远近闻名的销金窟,那里34米长的吧台世界闻名。而这些在英国受雇的年轻人一旦被派到中国工作,他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跻身这个长长的吧台,舒适地坐在那里边饮酒边发号施令。

不过斯图尔特也感到,在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上班,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银行规定,星期六上午也要上班,除了每隔4年有6个月的长假,平时一般没有假休。午饭和午休时间倒是充裕,有两个小时,可以睡睡午觉或玩玩球。斯图尔特后来曾为自己当时的精力充沛而惊讶不已:“工作十分辛苦,夜生活忙得不亦乐乎,可次日一早我就起来出去骑马。我不明白当时怎么能做到这一切。不知道是气候因素,还是因为年轻。”①

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上海居住,生活费仅是伦敦的一半,收入却比在英国多出一倍。作为一个英国人,他可以逛遍上海最好的地方,尽情享受。职位可以得到提升。各种娱乐需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上海也唾手可得。这的确算得上是个“黄金时代”。

然而,就在大上海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国民党华北战局失利,平津沦陷,日军兵锋南下。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3个月后,日军占领上海,接着入侵南京,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之后国民党部队与日军相继展开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蒋介石政府且战且退,最后以重庆为陪都,继续抗日。

战前已经是远东金融中心的上海被日军占领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了漂浮在日本占领区中的“孤岛”。其中,公共租界由工部局管理,与汇丰银行仍然保持着密切关系的怡和洋行大班担任工部局总董。与租界之外华界居住区的凋零和屈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到租界,日本人并不干涉租界的行政管理,这里的人们依然生活在灯红酒绿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