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醒来,你才成为最真的你(8)

与苏格拉底吃早餐 作者:(英)罗伯特·罗兰·史密斯


在进入这个世纪之后的晚些时候,黑格尔的理论启发了各个学派的思想,这其中包含了雅各布?布克哈特、爱德华?温克尔曼和卡尔?马克思这些重要的思想家们。当然,他的理论是通过一种现代的形式来影响他们的―因为黑格尔的宣言听上去实在是太过于固执、太过于自大了。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是否有人真的相信“绝对的真理已经都被发掘完毕了”这种观点呢?除了在一些宗教或者政治领域里的极端主义者们之外,答案显然并非如此。但是,假如历史并不是按照黑格尔的阐释来进行时,去嘲笑黑格尔的阐释也还远远谈不上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如雅利安?戴斯特妮(AryanDestiny)的观点一样,黑格尔的确给纳粹哲学提供了支撑。鲍勃?福斯①那部拍摄于1972年的电影《酒店》(Cabaret)②中,也表现出来了这种“刺骨的寒冷”。片中出现的“明天属于我”的赞歌,是一段人们尤为不希望重演的历史正在重演的标志。即便是以一种不那么邪恶的方式来看,这种真理正日益衰落并需要被唤醒,以使其摆脱沉睡状态并带来光明的观念,都仍将会给大多数人带来一种本能般的反应。例如,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保守派别中,有一种政治立场几乎受到所有人的欢迎。这种政治立场认为:处在沉睡状态中的“真理”需要复苏,而它的宣言是“回到根本”(getbacktobasics),或者是恳求人们“回归核心价值”(returntocorevalues)。这种立场的核心是黑格尔主义的,或者说是辨证主义的。因为,它认为“真理”曾经存在,但之后却被掩盖或者是催眠了(一半原因都在于“反对者”们的行为)。现在,让“真理”重新复苏或者说觉醒,是这些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假如它真的再次苏醒的话,这个“真理”将更加“真实”,也将更加具有“潜力”。

现在,黑格尔已经离开了我们200多年了。不管我们是否已经最终认识到了真理,或是依然沉睡于那种“教条般的睡眠”(正如康德所曾经形容过的那样),我们都被一种更加明显的方式要求去保持清醒,这种方式要求我们不是远离哲学,就是远离宗教。虽然你或许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意识”的一般水平正处在一个可悲的低点,但若你想要去否认“我们的文化患上了不眠症”这一观点的话,还是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你将更可能会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身处城市里的我们从来不睡觉,并居住在“无法停歇的地方”,我们以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为节奏,全天候地生活着,而且时时刻刻都处于警惕之中。在现实之中,不管是对于我们的身体还是我们的黑莓手机来说,想要找到开关去关闭它们都变得越来越难了。假如说“清醒”意味着让我们去睡觉并且让眼睛离开屏幕的话,那么这种状态已经越来越远离事物的自然秩序,而越来越成为一种怀旧的奢侈情绪了。我们最大的希望已经不是拥有一个正常的睡眠,而是依然保持“醒着”的状态。此刻我们要问,人类真的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年代了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