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为新的一天做好充足准备(2)

与苏格拉底吃早餐 作者:(英)罗伯特·罗兰·史密斯


以一个与安东尼同时代的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为例,在一首名为“物性论”(OntheNatureofThings)的诗中,他曾经描述过世界所具备的这种谜一样的能量。这首诗是一个包含了心理学、物理学和神学的奇怪混合体,不仅如此,它还超越了其自身所处的时代。因为卢克莱修当时已经主张说,宇宙是由数以百万计的不断流动着的原子所构成的。这些原子们的运行轨迹,会因为随机性的干扰而受到影响―就好像卢克莱修在2000多年之前就已经在描述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一样。正是后者证实了,想要去测量一个运动中的目标究竟有多么的困难。假如你正在看着雨滴落下,然后你挑出一颗雨滴,追寻着它在空气中快速下降的轨迹。但就在最后一刻,这颗雨滴已经迅速离开了它原先所停留的那个地方。根据卢克莱修的说法,这种现象正是世界运转的方式:在一个特定的点上可以预期,但在过了这个点之后,情况就开始变得捉摸不定了。这曾经是―现在依然是―一个激进的理论。这个世界可以说是有秩序的,是一个你可以事先做准备的地方;这个世界也可以说是混乱不堪的,你根本无法进行事先的准备。而上述的那个理论却又加强了这两种观点之间存在的争议。

但是,卢克莱修理论中最为激进的部分,却不仅是该理论所导致的那种混乱的世界只能碰运气的感觉,也不仅是它所暗示的在物理学中想要获得确定性所面临的困难,这个理论已经触及“存在主义”的概念。一旦有关于“世界是混乱的”这种说法占据了优势地位,那就似乎在暗示下面这两种情况的其中之一必然出现,只是在这两种情况之中都没有上帝的位置。因为,一开始人们认为“是上帝把混乱转变为了有序”,而在另外的一种情况之中,上帝虽然是存在的,但他却逃避、违背了自己的职责。不仅如此,他还遗弃了我们凡人,让我们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宇宙中自生自灭。事实上,在这两种情况之中,职责都从上帝的身上转移到了我们人类的身上。在神圣的上帝不在场的条件之下,混乱就重新渗透进了这个世界。而你就必须更要让自己做好准备,并坚定不移且富有控制力。

但是,这中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矛盾。假如说在第二种场景之中,上帝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而让我们去自生自灭的话,这也许并不一定是出于玩忽职守的缘故。相反,或许这是上帝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施与我们的一种有所预料的关爱,一种神学中的所谓的“严厉的爱”(toughlove)。想象一下这种场景:上帝把万事万物都从头到脚安排得合乎秩序,设置了一个从开始直到永恒的结尾这种自始至终不会改变的程序,那这将会把我们变成机器人,简单到只是默默地执行他的程序而已。不仅如此,这还将有负于我们被给予的“人类”这个名称所原本蕴含的价值。简单来说,这将把我们在早晨之时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变得毫无意义:不管你决定做什么事情,上帝都已经为你预先规划好了这一天的安排,所以任何你认为自己正在掌握这一天节奏的想法其实都只是一种幻觉而已。而你的“正在做准备”也将会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上帝预先准备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