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业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事情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作者:张向东


张向东:杨勃所创办的豆瓣网不是中国流量最大的网站,但却可以说是中国用户评论质量最高的网站,是中国文艺青年惺惺相惜知名度最高的聚集地。按照礼节,我应该叫你杨博士,而不是杨勃。你总共在校园里应该有5+6+4+6=21年,你读了博士,而且是理学博士,应该很有学术理想的。是什么想法让你开始有了创业的冲动?

杨勃:在国外的时候,我主要是求学。我的研究生阶段时间要长一点,上清华时还好一点,非常专注于学业。后来,除了做我专业的东西之外,对文科也很感兴趣,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花了不少时间。另外,那一段时间互联网也刚开始兴起,所以我在这上面也花了很长时间。这两件事情都花费了我很多时间,虽然花在工作之外的时间要多一点,但这些东西后来都派上一些用场。

张向东:为什么有放弃当科学家的念头?

杨勃:在学校待的时间太长,可能都会厌倦。但很多人也可能不是因为经历,就是本性使然。人是行动派还是思想派,很多情况下都是性格在决定,是那样性格的人,可能早晚都要迈出这一步。

张向东:那你对互联网的兴趣什么时候最大,以致愿意投身进来?

杨勃:其实我2000年回国时就是想加入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但当我站在北京的大街上,看到所有的公交车、路牌上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就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沫之中,觉得有点悬,于是改了主意,没有投身互联网,而是加入了一个传统的物流方面的公司,一做就是4年。

张向东:我们刚刚相反。可能也是因为年纪小,我比你小,1999年毕业。那时北大、清华这些学校处于中国互联网风暴的中心,今天最重要的互联网公司的大部分都是在中关村附近起步,也就是2000年前后,正如你所说,广告超级密集,谁融资了看广告就知道了。于是我就立刻跑去凑热闹了。你一直就这么冷静吗?

杨勃:可能吧。我喜欢反其道而行之,不喜欢凑热闹,这是性格决定的。创业者也有两类,第一类是只要是机会就要去追,现在这个事情机会很好,那他就去抓住它。另外一类是他喜欢一件事情,然后才去做,做的时候发现,这件事情只能通过创业去完成,那他就去创业。这个创业的过程就很好,如果能够很成功的话,当然就更好。但这个过程本身对他很重要。其实我第一次创业时,我觉得自己只是为了抓住机会,觉得眼前有一个很大的机会,就必须要抓住它,但它其实不是我个人喜欢的东西,后来,我慢慢发现我喜欢的东西是互联网,这种发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当年我在美国的那段时间内,浏览器还没有出现,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样大众化。2000年网络门户开始出现,后来才又有一些互动在里面。而我对媒体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和兴趣,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好就做这个,那个好就做那个。在做的过程中我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我第一次创业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下次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事业也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事情。

张向东:你回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当时出现了很多互联网英雄,很多人跟你背景一样,在国内读书,接着出国,然后创业,引进投资,而且拿到的都是国外的风险投资。当时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将成为这种产业的一分子,而且走过的路跟他们非常近似?

杨勃:没有多想。我做一件事情比较专注,而当时正专注于物流,所以并没有过多关注互联网,等我再次关注互联网的时候,已经到了2004年,当时已经开始有博客之类的了,那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哇,怎么短短几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互联网从一个非常小众的东西变成大众普遍使用的工具。为什么觉得互联网适合我自己呢?是因为互联网是直接面对每一个个体,它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本质上非常社会性的东西。互联网的背后虽然有非常多复杂的数学逻辑,但又能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那我觉得这个比较适合我。我以前学物理学,觉得这个很有意思,而且本身我就是一个技术迷,喜欢写程序。我发现这两个方面可以结合起来,但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才意识到这一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