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 东方巨富:十三行行商(2)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乾隆四十九年(1784),祖上由福建移居广东南海的商人伍国莹受粤海关监督委任,承充行商,设立怡和洋行。据说因其子乳名亚浩,国莹取以为商名,外人遂称之为浩官(Howqua)。

伍氏怡和行开张后,除了与粤海关关系不错之外,与东印度公司的关系也颇为融洽,因而局面渐渐打开。8年后(1792),伍国莹将行务交给其子伍秉钧打理。此后,怡和行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继续增加,在行商的排位也稳步上升;到1813年,已成行商之首。

在此时数百种进出口货物中,东南亚的香料、大米,印度的棉花,欧美的银元、钟表、布匹、玻璃制品、洋参,是中国主要的进口物品;茶叶、丝绸、瓷器等则是出口货物的大宗。

在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商品中,茶叶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有人形容:“如果以欧洲人在东亚所追求的主要商品为依据,对欧洲人在东亚的贸易进行分类的话,那么,16世纪可以说是香料的世纪,17世纪是胡椒的世纪,而18世纪无疑是茶叶的世纪。”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在多数年份中,所购买的茶叶占其从中国总进口值的一半以上。进入19世纪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更是占其总货值的90%以上。福建的茶叶享誉欧洲,由于在武夷山拥有茶山,伍氏怡和行出口茶叶的配额在行商中居于首位。

渣甸待在广州的几个星期里,或许见到了接手怡和行行务不久的第三代掌门人――伍秉鉴。就在一年前,即嘉庆六年(1801),年仅35岁的怡和行第二代传人伍秉钧在怡和行业务持续攀升之时英年早逝,行务转由其三弟伍秉鉴主持。伍秉鉴一接手管理行务,立即将他哥哥身故的消息告诉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时表示怡和行行务各事,“俱照家兄生前如常办理,无用挂怀”。

伍氏怡和行既可在清政府面前为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疏通关节,在商业往来上又极具诚信,因此颇得东印度公司信任。每当广州贸易季度结束、大班离开广州到澳门居住时,往往将公司的存款和金银交怡和行保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