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7 沉默政策与矛盾公开化(2)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1835年1月,德庇时在一份写给巴麦尊的报告中指出(此时巴麦尊已下台,但澳门尚不知晓),与中方对抗“收效甚微,或者说完全无用”,甚至会损害英国利益,但也不主张向本地政府的专制行径立即屈服,“在等待国内的意见期间,采取彻底的沉默,绝不与广州政府进行任何谈判,这样或能产生有利的效果”。几个月后,德庇时辞职,罗治臣继任。虽然伦敦方面已要求他尽快与广州官方直接接触,但因为有律劳卑的前车之鉴,1835~1836年担任首席商务监督的罗治臣同样只是“安静地工作”。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保持贸易畅通,而不是挑起事端。

广州的鸦片贸易依然在继续,伶仃洋上的非法交易愈做愈大。住在澳门的罗治臣,面对颟顸的清朝官员和贪婪的鸦片烟贩,与他的前任、东印度公司同事德庇时一样,对此视而不见。随着广州政府不时掀起的禁烟风潮,觉得在澳门办公有所不便的罗治臣,干脆在1835年11月将办公室搬到了鸦片走私天堂――伶仃洋的一艘船上。

在这里,罗治臣天天目睹着渣甸?马地臣行等所拥有从印度驶来的飞剪船,将鸦片一箱一箱地运到趸船上,然后再从趸船上转售给客户和分销商。非法鸦片交易是如此猖獗,罗治臣感觉到自己作为驻华首席商务监督,身为英国国家代表,有必要对此稍作管束。1836年2月,他向巴麦尊写信表示,如有必要的话,他打算采取一些措施约略地限制一下。对此,巴麦尊明确予以否定:驻华商务监督的任务,是保护与扶助英商在广州的贸易,而不是压制与阻挡英商的发展与扩张。即使鸦片贸易实为非法,但有益于英国商人而无损于英国国家利益,也不宜横加阻碍。于是,罗治臣继续天天看着飞剪船在他面前繁忙地穿梭,直至1836年年底退休,义律接任。

当德庇时和罗治臣在无所用心地执行所谓的“沉默政策”时,渣甸和马地臣则在加紧他们对于“激进政策”的要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