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2)

应该读点经济学: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 作者:常青


谁来当头

既然企业经营要面临如此多的风险和各种各样的选择,那么谁有勇气成为企业的带头人呢?

事实上,最初的企业家都是那些敢于承担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冒险家”。

这些自信的冒险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首先发现了市场的需求,以一定的收入作为付出,以此换取员工的劳动,并具有对最终生产结果的分配权力,当他们成功了,他们便成为最初的企业家。

似乎这样童话般的叙述充满了想象的成分,但是企业家的确是个特殊的阶层,他们最初的确承担了很多复杂的工作:预测未来的产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控制生产流程等等。

在今天,企业生产的商品几乎都不是为自己生产的,他们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因此生产者承担了预测消费者需求的责任,而由于风险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家在决策时候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保证另一个人行动的特定结果是有条件的,并且让他人服从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坦率地说,企业家是通过付酬做到的,他们向员工支付了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生产行为,这就是最初的雇佣关系。

事实上,企业家们的核心工作聚焦在两个方面:经营和管理。

经营是预测市场的需求,购买生产要素,并将生产的商品进行销售;管理则要依据价格进行反应,控制内部的员工进行生产的组织安排。

维也纳最出众的情人

我们今天真正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完全要归功于100年前一位着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发现,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事实上今天的人们怎样称颂他都不为过。

当熊彼特还只是维也纳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时,他为自己树立了三大理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奥地利最潇洒的骑士,维也纳最出众的情人。

当年24岁的熊彼特身材高大,眼神忧郁,充满了贵族气质,吸引了比他大12岁的茜芭,他们很快坠入情网而结婚。

虽然无法成为优雅的骑士,但才华出众的熊彼特很快实现了成为经济学家的诺言,1901年,28岁的熊彼特就出版了奠定他一生学术基础的最重要着作《经济发展理论》,创立起以创新思想为基础的动态发展理论,当绝大多数学者还在苦于积累的时候,熊彼特已成为奥匈帝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熊彼特把企业家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灵魂”,他基于创新思想提出了着名的企业家理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

在熊彼特建立的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在熊彼特的着作中,创新和发明、创造是不完全一样的。

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所以“创新”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技术概念,而是一个完全的经济概念。

熊彼特定义的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他解释说,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有眼光有胆识,并且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有风险,而领导者自然就是风险的承担者。

然而,中年以后的熊彼特却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来源于很多方面。

从政失败,亲自掌管一家银行却导致银行的倒闭,几次家庭悲剧,但这些都不足以压垮这位经济学巨人,最主要的打击是来自与另一位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之间的学术竞争。

两人之间的“瑜亮情节”也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当然,在熊彼特与凯恩斯的学术竞争中,熊彼特是一个失败者。

但熊彼特的思想似乎比凯恩斯更长久地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现代企业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这样评价了熊彼特和凯恩斯的世纪竞争:“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传统的最着名的哲学家的对抗——最有光彩、最聪明、最难以击败的诡辩者巴门尼德和反应迟缓、丑陋但却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的柏拉图式的论辩。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人比凯恩斯更有光彩、更聪明。

而熊彼特则相反,似乎平平淡淡——但他有智慧。

聪明赢得一时,而智慧天长地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