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搜》 搜索、隐私和政府(1)

搜(第2版) 作者:(美)约翰·巴特尔


第二章 搜索、隐私和政府

这会被永久地记入你的档案。

―一位小学校长

你知道吗?Google知道我们住在哪里。你知道吗?还有更神奇的,只要有人问它,它就会告诉人家我们的地址!它以为它是谁?

因为我在写关于搜索的书,所以很多杞人忧天的电子邮件被转发进了我的邮箱。有一些来自朋友,还有一些来自同事,不过通常都是为了揭露这个事实:Google知道我们住在哪里。这些电子邮件在被转发给我之前,几经辗转,走遍了网络的六度空间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格兰姆(Stanley Milgram)提出了“六步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理论。他认为,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与任何一个陌生个体建立联系。它也常常被译成六度互联或者六度空间。―译者注。邮件的主题栏一般都使用一些醒目的标题,比如“简直难以置信,他们怎么能这么干?”或者“我的天哪,你知道吗?”

这个新的特色服务引发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只要你输入你的电话号码,屏幕上就会跳出你住处的地图。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的人第一反应很自然就是:天啊,他们知道我住在哪里!对这个被称做反向地址解析的简单东西的恐惧,值得我们进一步考虑。

在我们的社会中,反向地址是合法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被认定是公共信息,除非住户要求不要登记他的电话号码。尽管我们非常希望将我们的地址保密,但是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当然,如果你希望避免人们将你本人同你的住址联系在一起,你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通过电话号码查询地址也是合法的,记者、警察和私家侦探总是这样做。

尽管这些都是公共信息,但是能获取这些信息的人还是不太多的。直到Google和其他服务商开始在电话号码和地址之间建立数字化的联系之前,公众还是可以放心地认定进行反向地址解析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只有那些拥有社会公开允许或者默许的人员和机构,比如执法人员或者新闻工作者,才会花时间做这件事。

美国社会建立在这样一个开明的并且有点令人激动的观点的基础之上,它就是:公众具有知情权。按照最初的意愿,我们的政府也应该或多或少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运作;而法庭也要秉承公开的原则:除非法官另有裁决,每一桩离婚或谋杀案件,重罪、轻罪甚至是违章停车的罚单都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

知道自己有权查看这些信息是一件令人放心的事情,然而知道我们中很少有人会查看这些信息也同样令我们放心。毕竟,不管你多么渴望知道某个私生活看起来清清白白的同事是不是离过婚,或者是否曾经被指控在服用过酒精或催眠药物后驾驶,你一般都不会浪费一下午的时间到县政府大楼的地下室去搞个明白。就是因为获取这些信息太费劲,所以它们才得以保持沉默。除非在某位新同事到来之前,办公室的小隔间里已经流传着有关他的小道消息,否则一般人是不会在某位新同事被介绍给自己时产生以上疑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