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骗人的统计数字(8)

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 作者:常青


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人们最关心的指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三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既统一又矛盾。在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三个概念中,通货膨胀为一方,失业和增长为另一方;两方之间处于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政府不担心失业或者增长,那么通货膨胀就很容易对付。

遗憾的是,当政府试图阻止通货膨胀时,常常会引起衰退,失业加重,增长趋缓;同样,当政府试图刺激增长或者减少失业时,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失业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但通货膨胀的代价是隐性的,因此政府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1958年,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A.W.Phillips)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更具意义的是,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根据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证实了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交替关系在美国同样存在。更具意义的是,他们将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表示出的曲线,这就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都引以为荣的是,他们能够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向政府进行建言,以此指导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紧缩或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通货膨胀和失业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上。

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随着20世纪70年代各个发达国家普遍的“通胀”到来,人们开始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质疑。当然,不管怎样,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宏观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在这方面最早的探索。

最后,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也可能是并存的,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但有时两者的关系会比较复杂。究竟政府该如何平衡各个指标,亲爱的读者,请不要着急,我们将在后面为你慢慢解答。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聪明的经济学家还发现了什么更好的经济指标。

还有更好的指标吗?

经济学家们苦思冥想,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统计指标:

绿色GDP:这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即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而统计的GDP,因此这个指标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当然,绿色GDP的计算还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目前仅仅有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少数国家率先实行了这一指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