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4)

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 作者:常青


当然,这只是众多“乘数效应”中的一种,并且无数种“乘数效应”会互相抵消、互相排斥,其结果更加无法预测,尽管我们不可能根据列昂惕夫的模型知道你多买一个鸡腿汉堡,会带动麦当劳的收入、商业区的租金和农场的养殖业多大的发展,但至少,列昂惕夫为我们找到了解开乘数之谜的途径。

凯恩斯的真正创新在于,他将乘数效应当做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器。1929年的大萧条中,太多的商品积压在仓库里,大量的劳动力过剩,但当时人们的做法就像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的那样:“什么也别做,站在那儿别动!”他们坚持认为,失业是由工人争取过高的工资引起的,那些排着长队领取面包的工人使他们的家庭处在挨饿的边缘,他们甚至把这些顽固的工人称作傻瓜。

1933年,凯恩斯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题为“繁荣的方法”的四篇文章,首次阐述了关于乘数的概念,在今天看来,乘数的概念仍是“凯恩斯主义魔法中最着名的部分”。至此,萨伊的观点逐渐被凯恩斯取代了,人们接受了凯恩斯的观点。政府开始出面解决这些问题,课求刺激消费,发行国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凯恩斯通过乘数效应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在萧条严重的时期,人们不应该死抱着萨伊定律不放。他重新将需求视为振兴经济的法宝,并提出政府应该刺激总需求,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以让宏观经济平衡发展。他甚至在广播中这样鼓励人们去消费:“如果你们把五先令存起来,那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事实上,人们通过增加支出来提升经济的做法由来已久。据记载,岳阳楼的兴建的原因是这样的:唐朝初年,天下大旱,很多地方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荒。岳阳地区也遭此大灾,县令见了忧心如焚。他茶饭不香,朝思暮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县令请来了所有的豪门富户,对他们说:“我们守着八百里洞庭,应该好好地观赏游玩。如果造一座高楼,可以一览洞庭全景。诸位大人在楼上吟诗作画,听歌赏月,举杯极目,岂不是风流千古?”有钱人听了,大喜过望,纷纷出钱建楼。县令立即找人设计、施工。大批农民有了工作,很多行业也沾了光。岳阳人有了谋生之路,非常顺利地度过了荒年,这就是后来的岳阳楼。

用今天经济学的语言解释,岳阳楼的修建正是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最好的例子。县令想要维持一个令人满意的总产出和就业水平,为了调节总需求,就应当积极地干预经济,这也正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

凯恩斯甚至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乘数效应: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埋在废弃的矿井里面,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听任私有企业自由放任地把钞票再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将不再存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