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忆可靠吗(2)

看不见的大猩猩 作者:(美)查布里斯


实际上,人们的记忆信息并不是现实的复制品,每次回忆都是一个信息重新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还要受到个体主观意识的制约。记忆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靠。

当事人的回忆为何如此不同

在奈特与里德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时,一卷录像带出现了,这卷录像带完整地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

里德正确地记住了奈特掐他的喉咙,至少有一瞬间抓住了他脖子的前部,但是,他之后的记忆并不准确了。可能是记忆发生了扭曲,也可能是他把记忆的细节重新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总之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了——助理教练丹没有像里德说的那样将他们分开。虽然里德的记忆发生了变化,但却不是没有规律地、任意地改变,而是至少遵循了他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看到那卷录像带以后,里德说道:

“我清楚地记得发生了什么,这卷的录像带也证明了发生了什么。我想,这样的场面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有20岁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直到现在我仍不认为我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大家从录像带中已经看到了,我并没有撒谎。当大家都过来拉开我们时,丹就站在离我5英尺的地方,所以我记得是丹把奈特拉开了。”

客观地说,奈特与里德的记忆都是不准确的,他们的记忆信息都是经过各自大脑加工再处理过的。在这卷录像带出现之前,奈特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没有对里德有过什么粗暴的行为,正如同他从来没有对其他队员做出粗暴行为一样。对于奈特来说,这个事件实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许类似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奈特对此也已经习以为常了。在奈特看来,训练课上有一些身体接触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如果某个球员的站位不合理,他就需要把这个球员从一个地方拽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是技术姿势不对,就更需要手把手地教。所以,这个事件被奈特大脑的认知系统处理成和平常训练课一样的,不可能引起暴力冲突的事情。然而,这件事对于里德来说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就像里德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这件事会在他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里德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奈特突如其来的行为被里德的大脑认知系统记录成奈特故意掐住他的脖子,这对他来说实在是痛苦而难忘的。

虽然奈特与里德的记忆相悖情有可原,但是在“掐脖子事件”中,

其他在场的当事人的回忆也不尽相同就有点令人难以理解了。其实,这

并不是最极端的例子,请看下面的故事。

2002年的夏天,莱斯利与狄西夫妇在吃过晚饭后驾车回家。狄西开车,他的妻子莱斯利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在他们等待信号灯的时候,莱斯利发现右手边一个男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方向与他们相同,突然不知道从哪里窜出另一个人,上前把骑自行车的男人从自行车上拽了下来,并用一把小刀猛刺他。莱斯利听到了一声声惨叫,她马上拿起了自己的手机,拨通了911,却被通知所有线路都在进行通话,需要等待。

当911接线员接听莱斯利电话时,已经是一分钟以后的事情了,那个凶手也已经逃之夭夭了。此时,交通信号灯变成了绿色,他们继续前进,莱斯利在电话里描述她所看到的一切。受害人是一个二三十岁的男人,他在遇袭时骑着自行车,凶手则是穿着一条牛仔裤。然而,在莱斯利向911接线员描述凶手特征时,她却与狄西发生了争执,原来是因为他们对凶手的身高、衣服的样式等特征的描述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很快,他们发现唯一能够统一的就是凶手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人,作案凶器是一把小刀。其他方面,他们各执一词,使得911的接线员感到有点儿无所适从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