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小结

和谐方舟:中国拿什么奉献给未来 作者:汪澄清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国民财富的增加,或者说经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方面。经济存在着固有的规律,只有在充分考虑国家的特点、国家的优势、国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才有可能。在近代社会早期,投资于对外贸易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后来投资于创新企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后来投资于技术、人力资本、制度变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一些研究表明,落后国家要想摆脱落后的面貌,需要在技术、人才、制度、观念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不管怎样,这些理论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都只有在转化为宏观经济政策时,才能看出效果来;也只有付诸经济政策,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开辟自己的前进道路。这就涉及下面要讨论的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2009年9月2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该讲话表明,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强宏观调控的质量和力度。而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就是市场运作与宏观调控出现了失调,这将是本章所要说明的主要观点。

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是宏观调控出现了问题。而要正确认识宏观政策不当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回到亚当·斯密的理论。

亚当·斯密相信有两种力量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一是市场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财富的增加。二是政策的力量,如果它能够充分调动每个私人的生产积极性,管理好相应的公共事务,就可以使经济得到良好发展。亚当·斯密将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分成政府与市场的这种做法,一直沿袭至今。

亚当·斯密的理论有两个隐含的前提条件,一是认为经济活动存在着一个标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经济就会仅仅由于市场的力量而得到有效增长。政府支持或限制某个地域或行业的发展,往往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20世纪下半叶的经济预期理论认为,国家出台宏观经济政策要充分考虑公众预期的因素,有时公众对于政策的预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政策的努力。这一理论与亚当·斯密当初的论断存在着逻辑的一致性。二是认为政府与市场通过宏观政策而联系在一起。政府对于市场的不作为本身,也是宏观政策的重要表现。这就为我们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