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金融调控(2)

和谐方舟:中国拿什么奉献给未来 作者:汪澄清


当今世界,金融业务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维持两者内在的和谐关系,是宏观经济政策努力的重要方面。如果说发生在20世纪之前的经济危机,主要根源是部分地区或部分行业中实物资产相对金融资产严重过剩,那么发生在20世纪之后的经济危机,其主要根源则已经演变为金融资产的过度增长,远远超过了实物资产所能承受的程度,从而使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股市的崩溃,银行的倒闭,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危机。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危机更是直接地表现为金融危机,比如近十多年来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危机的代名词。

把宏观经济政策作为本书的重要章节,大致基于这样考虑?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两种力量,一是市场,二是政府。市场通过竞争拉动经济,政府通过政策推动经济。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产物。尽管中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的官本位文化还有很大的市场,政府指令对市场信号的干扰力量还相当强劲,在整个经济活动中还居于一定的支配地位,真正完善的市场经济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政策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权威、信誉和?策的力量,逐步把中国经济推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金融政策,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领导集体是把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来看待和讨论,从而制定金融政策的,正像美国相信货币政策是美国经济最核心的政策一样,中国的许多金融政策也是参考了美国的做法。尽管这些政策的制定者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现状,但是我们许多政策的依据却是出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学家之手,而这些经济学家大都是在研究美国经济、美国金融政策的。中国需要自己的经济学家,需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状况和历史传统的理论支撑。正如许多人看到的,中国学?尤其是经济学者还需要在这个方面做更多的努力,首先下工夫收集和整理经济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则是经济学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目前还存在着数据缺乏、不规范和失真的现象,这就增大了研究的难度。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更合适的方法来考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整个历史长河中中国所处的发展位置。因为经过这么多年,人们对于宏观政策的经济学依据,已经实验得太多、失误得太多,已经不知道何去何从了,我们希望从这些历史变迁中寻找自己的道路。这正是为什么我们重点讨论经济政策发展史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