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不成”时不妨“低就”(2)

正面思维的力量 作者:岳世超


如果你一味地在“高成”上面钻牛角尖的话,那么你将始终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思维上的误区。与其在这种负面思维所带来的恶果中苦苦挣扎,不如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一种“高不成时不妨低就”的正面思维,这样你将会在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途中,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单位的人才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形的,因此不可能人人都坐上高职位。通过竞争凭自身的过硬本领求得高职位,固然值得庆贺,但假若一时难以获得机会,求高不成,那就不妨灵活一些。退而求其次,主动低就一级,那样自己也能有个更为宽阔的空间和能量积累机会。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

在就业机会越来越珍贵的今天,只要用人单位能够用己所长,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退一步讲,有时甚至只要能够有一个能供自己展示的岗位,那么无论是高就或是低就,都是很正常的。

某著名汽车制造公司招聘员工,几个名牌大学汽车制造专业的毕业生结伴前去应聘,但由于自恃甚高、眼高手低,结果一个个都铩羽而归。与之相对的,另一个靠自学成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修理工却马到成功,当场签约。

其中原因很简单,大学生们只想坐办公室,而这名工人则是自愿到生产一线上去。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初进这种现代化大公司,谁都得先去一线见习,与其被动下放锻炼,不如主动去当工人;二是自信比其他工人更具理论基础和发展潜力,在现代化管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下,相信自己早晚也能被提拔。

修理工的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不但容易择业成功,而且日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他的经历给我们的启发是,在“高不成”的情况下,不妨去“低就”。如果你一味地在“高成”上面钻牛角尖的话,那么你将始终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接到一封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的信。年轻人信中说,他想到美国西部当一名新闻记者,无奈人地生疏,于是请马克·吐温帮忙。马克·吐温在回信中为这个年轻人设计了一个“三步走”方案:首先,是向报社提出,不需要薪水,只想找到一份工作;接下来,努力去工作,默默地做出成绩,然后提出,如果报社能给相应的薪水,我愿意留在这里;最后,一旦你成为有经验的业内人士,自然会有更好的职位等着你。

这个年轻人按照马克·吐温的指示去做了,结果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在不久后果然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专业人士。

在故事的开始,“不需要薪水,只想找一份工作”,完全不计较工资报酬,可以说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低就”了。但是,由此获得一个工作平台,既可以从中获得经验与资历,又可以借此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一正面思维方式是值得所有职场人士去借鉴的,不要漠视和放弃起始阶段的“低就”,因为倘若不踏上这个起点,你将会永远原地踏步,那将会让“高成”真的变成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