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诱人的符咒(26)

2012:史上最神秘日期背后的神话、谬论和真相 作者:(美)约翰·梅杰·詹金斯


创巴仁波切在那洛巴学院早期的学生不得不用对立的言论以及他们老师的一些行为来批评这番话,通过和同伴做交易来处理季度事宜,还有一些类似疯狂的行为。遗憾的是,西部这位疯狂智慧教学的创始人自从离开博尔得,搬到新斯科舍(Nova Scotia)之后沉迷于酒精,47岁犯心脏病过世。我所说的所有这些都是事实。我并非在这里对其评头论足,因为这些精神教义很可能会对西方婴儿潮时期的一代人产生重要影响。

阿奎勒斯在传记里曾讨论过创巴仁波切的性格,他认为这个人性情极端,但不乏惹人喜爱之处。他说他还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时创巴仁波切曾引导他练习达摩美术设计,让他从中受益不少。在我看来,阿奎勒斯这是对事实及合理评判进行歪曲,而且他本身对创造性过程以及模型制作的嗜好支配着他的意念。疯狂智慧学派缺乏理智的教学方法或许在某些方面和梦语学说的一些理念不谋而合,而梦语在我看来也缺乏理智及内在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得出一个结论,梦语体系充其量只不过是对那些需要强化自身分辨能力和“歧视意识”的追寻者们的一次测试。它是精神通道上的一个中途站,旨在诱惑那些追寻者。他们需要强化自身的分辨能力和“歧视意识”才能进入超理性思维阶段。在这里我们接触到精神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这个概念,它指从非理性到理性进而到达超理性的发展过程。这个框架对于我们理解2012学说更深层面的启示意义重大。

坚韧不拔的研究者:汉考克、科特罗和吉尔伯特

1995年,我在为我那篇关于2012星系准线的论文寻找证据。当时,市场上有两本关于玛雅历法的书很受欢迎。大家或许会认为,这两本书受到了琳达?斯科勒的《玛雅宇宙》[Maya Cosmos,1993年出版,戴维?弗里德和乔伊?帕克(Joy Parker)为合著者]给学术界带来的很多方面突破性的影响。但是,它们都没有提到斯科勒的作品。

《众神的指纹》(Fingerprints of the Gods),作者格拉曼?汉考克(Graham Hancock)。这本书在谈论玛雅历法时有些离题。它全方位致力于复兴亚特兰蒂斯假说。确切地说,汉考克的确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理论。此外,他特别注意到昼夜平分点的岁差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而相比之下,《玛雅预言》(The Mayan Prophecies)则基本上是由他们雇用的一位合著者完成的。这位合著者对玛雅传统了解和研究甚少。既然这两本书有明显不同之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