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逆向思维其实很有效

实战网络营销 作者:张书乐


很多时候,网络营销推广较多地采用正面的、绝对的模式进行创意。这样做很容易形成模式化的特征。比如手机企业进行产品推广,往往采取视频或短信大赛;游戏企业推广新游戏时,就找几个美女拍一些性感图片发到网上给游戏做代言,或者在网上到处赠送点卡或游戏虚拟物品之类来吸引用户。电脑厂商的网络推广就更简单了,一大堆的产品测评,然后叫嚣着自己的电脑速度多快价格多便宜……但凡每个行业,都有几乎固定的网上推广创意思路和方法,所不同的仅仅是内容或活动形式上的微调,结果导致网民对这些重复之后再重复的推广方式的“审美疲劳”。

在营销创意的构思过程中,我们可能都经历过思维冻结的时候,忽然之间脑子不管用了,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太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人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受到抑制。此时,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帮助我们摆脱这种迂回在无效的执着之中,并且回到充满灵感的创作中的方法。在这里,通过笔者的实践操作,阐述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它确实在某些时候发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

广告诉求的内容万紫千红,弄个缺点诉求干什么?不是自抹一把黑?不像话。这是误解或片面认识。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缺点。不完美是缺点,完美了求更完美,原来的完美又成了缺点;不进步是缺点,进步了固步自封又成缺点了……

通过以下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逆向思维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

2005年,一个叫做“吃垮必胜客”的帖子,曾一度在网上热传。该帖的“出炉”,正是针对当时人们普遍对必胜客水果蔬菜沙拉的高价极为不满,提供了很多种多盛食物的“秘方”。为此,许多人看到后感到非常新奇有趣,跃跃欲试,而且“沙拉塔”的样式和建筑技巧也在不断被创新,网民的参与热情和尝试热情不断提高,甚至不少人发了自己更高明的杰作在网上炫耀,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其结果可以想象,随着帖子点击率的急速飙升,必胜客的顾客流量迅速增长。

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一次堪称经典的病毒式网络营销典范之作,而背后的黑手不是别人,就是必胜客自己。关于如何堆砌15层沙拉塔的《吃垮必胜客》一文,以帖子、邮件等形式,在网络上如病毒似的疯传,必胜客在幕后是请了专门的发帖公司和推广人的,这才让这个帖子,在几乎所有的热点论坛中都风头正劲。

人们在堆砌沙拉塔的欢乐中,早已忘记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吃垮必胜客了。比较一下谁堆砌得更高,成为新的攀比心理。必胜客这一事件营销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消费者“不满”时机的把握恰到好处。必胜客表面上采取背水一战的方式,不惜自毁形象,在网络上散布“不利于”自己的流言。然而实际上很准确地拿捏住了穴位和症结。在它自己主导的这样一次“自杀式”营销中,它掌握了自毁的主动权,通过帖子,成功煽动起了消费者对必胜客食品价格的仇恨(注意并不是对必胜客的仇恨),同时通过帖子巧妙引导,让消费者对必胜客食品价格的仇恨不至于变成对其的抵制,而是要消费者用实际行动,去必胜客消费,通过有趣的堆砌沙拉塔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而实现“吃垮必胜客”的可能。结果呢,必胜客非但没有吃垮,借助这个32元一份的“只要碗能装,多少不限量”的自助沙拉,非常成功地赢得了大量的顾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借此成功地趁其在美国市场上的死对头“棒!约翰”在中国市场立足未稳,将其红牌罚下。

这类逆向思维的网络营销并没有太多地出现过,其原因很简单,很多网络营销推广者很难掌控住这种推广模式,同时也担心没有掌控好舆论方向,结果会反噬其身。尤其在中国,由于企业大多采取保守姿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趋向于稳健的宣传方式。

也正因如此,诸如必胜客这样的逆向营销也就成为比较少见的案例,并且很容易直接震撼到消费者的内心弱点,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企业通过传统媒体进行过不少类似的宣传,当然前提依然是稳健。

比较典型的就是召回新闻。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虽然在国外一旦产品出现了问题,立刻召回。可在中国很少。中国企业害怕召回,一旦召回了,就意味着对世人宣告自己的品质有多么不好,哪怕产品再有缺陷,也难见召回。倒是消费者经常砸砸有缺陷的汽车、手机被媒体曝光。

有些企业甚至不敢看网上的意见,不敢为了品质,而放弃眼前的“名誉”。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对某个公司或某个产品表达一些意见之后,特别是网游公司,很有可能就会接到该公司或公关公司的电话,希望通过“沟通”获得“谅解”,而潜台词是“请你删掉博文”。连意见都听不进去,一点点批评都怕被人看见,难道还能指望它真的做好服务吗?鲁迅说得好: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句话其实适用于很多企业现在的心态。

其实如果中国的营销策划者敢于利用问题进行反向营销,注重逆向思维,巧妙打出“自毁”牌,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