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色的最佳演绎者(2)

打开巴黎女人的衣橱(珍藏版) 作者:杰西嘉


各种材质的黑,黑丝缎、黑皮革、黑雪纺、黑纱、黑棉布、黑羊绒、黑天鹅绒……各种线条的黑,利落的直线、藤蔓般的弧线、锯齿状的曲线、有波浪感的荷叶边……各种亮度的黑,暗黑、沉黑、黝黑、墨黑、带着透明感的黑……各种图案的黑,蛛网、棋盘格、千鸟纹、条形码纹、波卡圆点……黑色在她们的手里,顿时变化万千,有时一气呵成,有时相互辉映,有时冲突反差,即使是初试啼声的新手,也隐约流露出专业的不凡气质。黑色留给大众的刻板印象,被巴黎女人彻底打破。她们用装扮直接宣示,除了专业、深沉与肃穆之外,黑色也是甜美的、愉快的、性感的,甚至是生气蓬勃的。

巴黎女人将黑色玩得大胆放肆,玩得不亦乐乎,却也明白黑色虽然耐脏,但仅限于污渍的范畴。对于灰尘或是磨损这类浅色的瑕疵来说,黑色又仿佛提供了最明显的舞台。因此,越是一身黑,越是要格外注重举手投足间的气度。香奈儿说得一点儿也不错,黑色是终极颜色,这一点任何材质的黑色都一样。它不像丹宁布那样慷慨,可以给予邋遢、脏污与破损一个颇有弹性的生存空间;它是那样的极端,可以令完美永恒,却也能将瑕疵无限放大。黑色当然人人能穿,但是巴黎女人能够将黑色穿得如此出众,当然是狠下过一番工夫的。

讲到这儿,或许还是有不少人对于一身黑感到不安或顾虑重重。为此,还是再将曾被法国女作家科莱特形容为“身材娇小、精力十足,终年一袭黑衣却魅力无穷的‘一头小黑牛’”的可可 香奈儿小姐请出来,请她就这个问题现身说法吧!

科莱特

SidonieGabrielleColette

法国知名女作家科莱特出生于1873年,其笔下的女性总是性感迷人。早期的系列作品以其第一任丈夫的名义出版。1945年其著作《Gigi》在改编为舞台剧时,科莱特于蒙特卡洛巧遇在该处拍摄电影的尚不知名年轻女星奥黛丽 赫本(AudreyHepburn),惊为天人,指定她担纲《Gigi》舞台剧的女主角,也从此开启赫本的演艺事业。而此书也于195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金粉世界》(Gigi),由文森特 明奈利(VincenteMinnelli)执导,莱斯利 卡伦(LeslieCaron)主演。科莱特是第一位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Acad mieConcourt)的女作家,1954年去世,故居就在巴黎的皇室宫殿(PalaisRoyal)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