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节:进退的博弈(4)

舍得 作者:陌上桑


在洞庭湖里,生活着很多鱼类,其中有一种叫泥鱼。

每当旱季来临时,洞庭湖就会干涸,大部分的鱼虾都会拼命寻找赖以活命的水,可惜到最后都无法战胜天道循环,不是被人们捞走,就是干渴而死,变成干鱼。

可是泥鱼却不会,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它全身滚进湿泥里,然后口衔泥水,像死了一样静止不动。捞鱼的人即使看见了,也会误以为是泥巴,让它侥幸逃过。等水渐渐干了以后,泥鱼就躲在泥里一动不动,依靠自身保存的水分和能量来维持生命,一直能维持半年之久。

等到旱季过去,河水汇聚到洞庭湖的时候,泥鱼就会从泥里钻出来,洗掉身上的泥巴,在水底自由自在地畅游。而此前其他的鱼虾早就所剩无几,因此泥鱼就可以享受充足的空间与养料,迅速地繁殖成长。

据说三国时期,关羽就曾经用泥鱼的故事来劝说刘备,告诉他人生总要有几段泥鱼那样隐忍的时期。刘备听了以后,若有所悟,才有了后来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的精彩表演。

骨头太硬的人,不懂得人生应该能曲,因此对于低处的机会会视而不见;骨头太软的人,永远也站不起来,根本没有伸的时候,因此对于高处的机会也就可望而不可及了。

因此,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骨头具有强大的韧性与足够弹性的人,在狭小的空间里,能最大限度地曲下身来保护自己;在发展的机会来临、前景广阔的时候,又能最大限度地挥洒自己的智能与才干。

争一步不如让一步

象棋是中国的发明,其中蕴藏着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高手往往能从大局出发,不争一子之得失,着眼于长远,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更多,有战略布局造势,有策略设圈埋伏;而低手者,只能从局部出发,走一步看一步,无长远之眼光,为争一子之得失往往陷于对手之圈套,损城失地,直至输棋。 

在印度南部的马哈丛林里,人们捕捉猴子的狩猎工具很简单:在一个牢固但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猴子特别爱吃的核桃,盒子上方开一个小孔,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抓住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聪明的猴子常常中计而被猎人抓获。其实猴子很容易就可以逃生,那就是松开前爪,放弃核桃。

人们可能会嘲笑猴子因为不肯放弃一个核桃而搭上了性命,可是我们人类自己呢?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不肯放弃一些虚无缥缈的"名"或"利"而烦躁不安呢?作为教师,有时我们会抱怨学生不懂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不是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了呢?有时我们会抱怨待遇偏低,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付出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有时我们会抱怨压力过大,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这压力又是从何而来呢?仔细地想一想,细究一下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为名所累,为利所困。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执著是一种美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拼搏,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寒苦来。"历尽千辛万苦获得的成功更值得珍惜,苦尽甘来的喜悦更值得细细品味。

但是人生也不能没有退步。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固然可喜,但有限的生命难以承受太多的重量,人生不可能永远负重前行。有舍才有得,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所以适当退让、学会放弃更是一种智慧。其实合理的退让是一种洒脱,是一门学问;适当的放弃是一种豁达,是一种人生的领悟。

一个富翁老了,他的两个儿子也长大了,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100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