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节:逆境与心境(6)

舍得 作者:陌上桑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

放下才能走进成功

该放下时就放下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他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了佛陀所说的:"放下"之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我们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我们常说:"拿得起,放得下",其实,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态度。范仲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小、很轻,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

有一个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经过去,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减退,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是一个微笑。

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适可而止,于是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排既定,自能应付自如,就不会既忙且乱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懂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多。

成功并不总是青睐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著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但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片面地偏向任何一点,生命的天平都有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偏斜,到时再来补救就来不及了。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一个年轻书生,自小勤奋好学。无奈贫瘠的小村里,没有一个好老师。后生的父母决定:变卖一切家产,让孩子外出求学。

这天,天色已黑,书生饥肠辘辘,准备翻过山那头找户人家借住一宿。走着走着,树林里忽然窜出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书生立即拼命往前逃跑,无奈他体力不支,再加上山匪穷追不舍,眼看着就要被追上了,正在走投无路时,书生一急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见状,哪肯罢手,他也追进山洞里。洞里一片漆黑,在洞的深处,书生终究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他被山匪逮住了。一顿毒打自然不能免掉,身上的所有钱财和衣物,甚至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一掳而去。山匪给他留下的只有一条薄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