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评三:小趋势的悖论(1)

小趋势 作者:(美)马克·佩恩


文/杨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是由美国资深政治顾问马克 J.佩恩和E.金尼 扎莱纳撰写的讨论美国社会未来的新书。本书开张名义就强调,美国社会中的一些新的、被传统政治分析家所忽视的社会群体将塑造国家的未来。作者在序言中写到“美国和世界正在被一些错综复杂的选择拉开了距离,这些选择大量存在于‘小趋势’――只涉及到百分之一的人口,但正在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的那些小的、雷达都测不到的力量――之中”(英文版序言第3页)。换言之,这些新的社群不仅已经形成,而且正在联合起来去共同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些看似分散的行动在未来多元化的社会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的关键,即小趋势,其实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所谓小趋势,就是从对美国人口所进行的细分中筛选出来的一些社会群体。简言之,就是由人口属性(年龄、性别、种族、婚姻和家庭状况、性取向等)和行为模式(感情用事、肥胖、轻度精神失调、喜爱社交、迷恋整形手术等)的组合而产生出的一些新的社群。

《小趋势》在民意调查、人口抽查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共确定了15类75种新兴的小团体,这些团体多数是美国社会所独有的,或在美国较为多见的社群。例如喜欢找犹太人的人、信奉新教的墨西哥裔美国人、温和的穆斯林、有病自医的人、高龄奶爸、事后曝光的男同性恋者、感情用事的精英、举足轻重的摇摆选民、奋起斗争的非法移民、轻度精神失调的孩子、吃素食的孩子、迷恋整形手术的人、买汽车的“足球妈妈”、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退学的大学生、对数字着迷的人等等。本书所罗列的不少新社群在我们的社会中也不乏例证。例如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上班太远的人、能说会道的女人、睡眠不足的人、不再受约束的左撇子、溺爱孩子的父母、肥胖的人、被忽视的爸爸、玩电子游戏的成年人和妈妈的大男孩等等。作者预测这些根据个性、个人喜好或个人选择所形成的小趋势,一方面会加速社会的分裂和分化,另一方面也将为社会整合带来新的机遇。新的社会整合将不会建立在整齐划一的偏好和政治观念上,而将以彼此的宽容和尊重为基础,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君子和而不同”。

《小趋势》最有趣的地方,乃是典型的美国式思维方式。与大部头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不同,这本书并不是建立在深入的规范分析或者严谨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但它也不是个人观点的随意糅合。本书遵循美国政治咨询公司的传统,广泛使用民意调查和人口调查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要想真正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就得有比肉眼和灵巧的舌头更好的工具。我们需要有相当于高倍望远镜和显微镜那样的东西,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这些东西就是民意测验、调查和统计数据”。本书中小趋势团体的确定几乎均来自统计数据和作者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本书“资料来源”部分便明确表明,书中援引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学术报告、期刊论文、报刊文章、个人访谈、公司专业调查、网络百科全书、政府报告以及各种专业行会和组织所提供的数据。

作者使用如此庞杂数据的目的,无非是达到“言之凿凿”,即利用美国人对于数字的痴迷,强化读者对《小趋势》观点的认同(对美国人来说,Give me the number 几乎和show me the money同样有效)。作者在“结论”中提出,小趋势将导致政治过程的复杂化和社会的分化,但总的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本书未挑明的基本假设是在现行政治框架中,新社群的出现不会改变现有的政治秩序,只会改变社会力量的对比。因此,小趋势虽然可以带来未来社会的大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改变将是边缘性的、渐进的和分散的。

如果简单地把这本书作为了解美国近期社会变化的指南,那么了解这些新兴的社会群体以及它们对未来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的泛泛影响也就足够了(如果你追问下去,提出了“so what?”的问题,那么这本书可能就不能满足你的胃口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