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部分 少男少女们(2)

小趋势 作者:(美)马克·佩恩


有钱人在哪里,产业就会跟到那里。大量关于父母的研究表明,课后辅导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40亿美元和年增长率为15%的产业。(目前在全国拥有1000多个网点的)西尔万学习中心(Sylvan Learning Centers)和卡普兰教育中心(Kaplan-owned SCORE!Educational Centers),不仅为努力学习的十几岁的学生们提供辅导,为雄心勃勃的20来岁的年轻人提供辅导,也开始为4岁大的孩子们提供辅导了,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太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了。

如果我现在生活在一个刚刚开始推行普及大学教育的国家,我会投资开办一个像西尔万学习中心那样的机构。十几年以后,课后辅导和补习将会非常普遍。

还是来看一下对精神失调者的不同态度吧。一般的人可能仍然会认为,孩子的大脑出现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富人却认为孩子的大脑出现问题是一种荣幸,他们会极力解释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下的原因。

再来看看精神失调通常会对孩子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定期向专家咨询和被诊断为精神失调的富家子弟为数如此众多,以致于社会上“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最有可能接受良好教育和进入大学的年轻人,会产生一种感觉,他们需要大量的外部帮助才能成为“正常的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千禧一代就是历史上接受药物治疗最多的一代,这一代人现在大都在大学读书,而关于大学生研究的数据表明,几乎每十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人要求助于精神健康顾问。1994年,服用治疗精神病药物的大学生仅为9%,现在,这一比率已经增加到了25%。

有些人可能认为,我夸大了对新型儿童精神失调的关注。但是,大量新的症状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出现了。2005年,新生儿精神健康(即0~3岁的婴儿)医疗总览修订后,增加了2个抑郁症的新亚类,5个焦虑症的新亚类,6个进食行为失调症的新亚类。对于这些大量出现的新症状,父母们的经验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美国人有一种聊以自慰的想法,自己的孩子遭受的挫折,都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由外部因素和以前未被诊断出来的症状造成的,这样的症状是一定能够克服的。人人都知道课外辅导能提高分数,所以考试体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游戏,而能够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额外答题时间的父母,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在玩游戏。喂,这个孩子哪儿不舒服?好像有点精神失调,不过不太严重。为什么孩子需要额外的帮助,需要额外的答题时间,需要额外的关注,原因就在这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转变?因为这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没有这样转变,也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能够,而且应该这样转变,答案就在这里。

喜爱编织的年轻人

我的女儿4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华盛顿特区最热门的私立学校的网站。其中一所学校在网页上承诺,在规定的课程之外,还要向七年级的学生讲授编织的技能。编织?在21世纪?在这个国家的首都?他们不是在开玩笑吧?

这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

在美国,凯马特(Kmart)连锁店里的毛衣和围巾,用不了15美元就可以买回家,可是还有大约2000万美国人自己编织。这些(用两根针)编织的人或(用一根带钩的针)做钩针编织的人中,人数增长最快的群体是少男少女和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编织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然是一项非常时髦的活动。

当然,这是一种与人们的直觉完全相反的趋势。提到编织,人们会想起坐在摇椅里的老奶奶;提到少男少女,人们想到的是与时俱进的技术。但是,在朱丽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卡梅伦·迪亚兹(Cameron Diaz)和莎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等崇尚编织的名人的影响下,美国玩编织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有600多万人。

编织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一种老气横秋的活动变成了时髦的行为。一时间,出现了编织的博客,出现了T恤衫上“重新开始编织”的宣传口号,全国各地的城市中还出现了能够聚集数万人的编织组织(例如Knit-Outs 和 Knit-Ins)。斯克里普斯·霍华德(Scripps Howard)的自己动手网站专门开设了讲授编织基础的栏目(Knitty Gritty),交了钱就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学会编织“艳丽、热烈和精巧”等不同的图样。时尚编织(VogueKnitting)刚刚出版了一本以25岁以下喜爱编织的年轻人为读者对象的杂志。戴比·斯托勒(Debbie Stoller)的那本名为《毛衣针法手册》(Stitch’n Bitch: The Knitter’s Handbook)的书卖出了大约10万册,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接下来的那本《钩针快乐针法手册》(Stitch ’n Bitch Crochet: The Happy Hooker)问世后两个多月就卖出了25000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