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2)

小趋势 作者:(美)马克·佩恩


从政策角度讲,中产阶级购买第二居所热潮的意义在于,第二居所的抵押贷款可以减税的政策可能并不像人们最初认为的那样只是“给富人的甜头”。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位志在为民众办事的政治家,他正在寻找能够吸引中产阶级选民的新问题。他要求取消第二居所抵押贷款减税的做法,因为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在有钱人的推动下列入税法的,是一种使有钱人受惠的做法。但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大量极普通的民众被他的要求激怒了,他收到民众的谴责信函多达500万件。对自己的住房,包括第二居所,人们是抱有热切的情感的。把第二居所购买者们组织起来,其潜力是巨大的,他们有产品的需求,例如还贷、周转信贷和保险;他们也有政治需求,例如低利率和住房的高增值率。

就社会层面而言,购买第二居所的趋势还表明,人们已经放弃了1990年代的那种存钱入股市,而不是购房的理念。现在,人们把钱用来买房了。这种变化会降低美国人的流动性,会再一次提高社会保险对房地产价值的依赖程度,还可能会促进存款率的提高。但是,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同,它几乎完全取决于借贷投机的成功。

此外,由于数以百万计的中产阶级把自己的积蓄投入房地产,突然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极为关注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可能采取的措施。除了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以前有谁关心过谁是美联储的主席呢?有谁关心过他那种用语隐晦的讲话有什么样的含义呢?现在,正常理财的民众数以百万计,他们经济状况的稳定程度都取决于美联储的季度公告中利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果美联储搞错了,政策制定者们就会由于新的季度公告而触怒民众。理财的民众是一个全新的群体,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实际利益,随时准备抨击威胁到自己实际利益的做法。假如美联储不小心提高了利率,那么大批利用贷款购买第二居所的中产阶级,就会由于无力偿还两处居所的抵押贷款而破产。

从前的美国梦是每一间车库里有两辆汽车,而现在的美国梦是每一辆汽车要有两处车库。

当代的玛丽·波平斯――受过大学教育的保姆

现在,就业的母亲越来越多,托儿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保姆的需求量在过去的15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已经达到供不应求的程度。这种状况抬高了工资水平,加剧了竞争,也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保姆阶层:受过良好教育的保姆。

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保姆,通常来自多子女家庭,她们怀念那种家庭的热烈气氛。在母亲上班的时候,她们要完全承担起照看孩子们的工作,也许,她们会在录像镜头的监视下担当起这份工作。

保姆在上流阶层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是居家母亲的帮手;她们的主要工作,是在父母们上班的时候,在孩子们上学前和放学后照看孩子。即使是最富有的人家,女人们也会选择重新就业,这种状况带来了对新型保姆的需求。

正规的保姆制度实际上来自欧洲,但是几十年来,美国人对保姆的概念,尤其是在通俗文化中,一直青睐有加。1964年的一部影片《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是迄今为止迪斯尼历史上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到人间作保姆的仙女照看孩子的故事。2006年秋季,百老汇的演出商又斥资数百万美元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舞台剧。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一直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美国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见习修女玛丽亚(Maria)离开修道院去为一位奥地利的单身父亲照看7个任性的孩子的故事。

1990年代,流行一时的电视系列剧《天才保姆》(The Nanny)也取得了在四个大洲上演的成功佳绩,弗兰·德雷舍尔(Fran Drescher)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最初是化妆品推销员,被男友抛弃后,进入一位有钱的百老汇制片人家中,给他当照看孩子的保姆。

2005年也有两部关于保姆的电视剧上演,一部是福克斯公司的《保姆911》(Nanny 911),另一部是美国广播公司的《超级保姆》(Supernanny),收看这两部电视剧的观众,每周都有数百万人。这两部电视剧讲述的故事仍然是老一套的内容:壮硕的英国保姆比倒霉的美国父母更会培养孩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