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预言回顾(3)

2012:重生还是毁灭 作者:(美)J·A·丹尼雷克


 

此外,这种末日预言十分灵活,就是说,他们往往随着情况的变化,或根据进一步获得的数据而发生改变。换言之,如果预测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将在8个月后撞击地球,一旦获得更多的数据,或者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小行星的轨迹,这个预测就会改变。因此这种末日预测不仅不受制于条件,还可以兀自改变。另外,这种预测常常依赖于计算机模型,而这种模型又通常建造在错误的或不完整的数据以及易变的虚构环境中,所以往往是不准确的。因此此类预言的稳定性极差,如果发出太多的假警报,当然也会伤及到科学自身的公信力。

基于科学的预言与基于信仰的末日预言有如下不同:第一,基于科学的预言通常会假定一些可以规避的事件(例如使用技术手段使小行星转向),尽管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能控制它(例如太阳变成新星);第二,基于信仰的末日预言认为人类将继续存活,只是存在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例如末日以乌托邦世界或千年王国的形式出现),而基于科学的预言通常更加悲观,更具破坏性,一般会预测人类整体毁灭,甚至地球上的生物全部灭绝。

第四种预言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我称之为伪科学预言。这些世纪末日预言是基于极度不确定性的理论,例如地球会被一个微型黑洞吞噬,或有外星人来地球解救或征服我们。我将它们单独列出的原因是它们本质上既不是宗教范畴,也不是科学范畴,也许是非常不确定的科学。然而,事实是这种末日预测却越来越流行,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神秘性。比如关于外星人的预言就满足了现代人的敏感和恐惧的心态。

第五种,也是最后一种世界末日预言,我称之为社会性世界末日预言。这些预测一般不预测地球自身的重大物理危险,如彗星撞击或气候快速变化,而是预测社会动荡、革命和战争对人民造成的灾难。人口过剩、对道德标准沦丧的恐惧以及对日渐贫乏的自然资源的争抢,都是这些预言产生的基础。这种预言之所以会极大地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因为它们至少部分是基于前车之鉴,所以这种预言并不是完全不可信。

结论

如今的末日之说,已不仅仅局限于宗教,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世俗和科学界,这让每种末日情景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可信。除了从上帝审判的角度预测外,还有核、环境、社会和宇宙破坏等因素,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今社会有这么多人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了。有这么多的东西能够摧毁我们,我们很可能会失败,至少许多人这么看。

但是,这并没有回答人们为何对此类预言深信不疑。暂且不论我们相信的是怎样的末日场景,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长期相信“世界末日”的这种说法呢(我们如何选择的)?欲求其解,有必要先探寻一下人类深藏在世界末日信念中的心理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