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节:穷人的创新(2)

下一代企业 作者:何帆


“爱国者”移动存储产品也是善于先于消费者发现需求并创造出“酷”产品的典范之一。比如其推出的“优时”MP3手表,既是手表,又是U盘,还可以播放MP3、录音等。在国际会议上,每次当我摘下手表,把手表插进电脑的USB接口,拷贝我的PPT文件时,总是会让周围的外国人大吃一惊,然后羡慕不已。

曾鸣和威廉姆斯谈到:“整合创新战略对后台管理要求很高,要看整个体系能否系统化、反复化、规模化。这是整合创新能否落实的关键。”

第二种是流程创新。聪明的中国企业利用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生产流程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人力的使用,减少对机器设备的投资。

这样做首先的好处是降低成本。同样是生产锂电池,日本企业生产10万只锂电池的生产线,需要雇用200多名工人,投资1亿美元购置设备,但中国的比亚迪则雇用了2 000多名工人,但只花费5 000万元人民币进行设备投资。分摊下来。日本企业的成本是5~6元,而中国企业的成本则只有1元钱。

曾鸣,威廉姆斯,《龙行天下: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新格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种半自动、半人工的生产流程在柔性化生产上有巨大的优势,从而既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要求,又能做到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日系的电池厂使用完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上一个新品种可能需要几周,但是比亚迪把人调一调,加一两个小流程,几天的时间就可能上一个新品种。

随着世界变得平坦,越来越多的生产变得模块化、标准化,中国企业的战略创新恰恰顺应了这一趋势。那些半自动化的机械制造行业最适宜进行这种创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都能看到这种趋势,比如LED的封装、风能设备的组装等。中国的半自动化是“小米加步枪”,即以廉价的人工和自动化控制结合起来,核心环节用自动化控制,其他环节用人工。较量的结果是,国外的全自动往往很难和中国的半自动化比拼。

三是颠覆性创新。毛主席说:“一穷二白,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孔子也曾经说过:“绘事后素”。用经济学的术语讲,中国企业具有特有的“后发优势”,由于没有过去的积累,自然也没有历史的负担,所以在选择发展道路的时候可以异军突起,实现“蛙跳优势”。

华为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华为最强的一个技术是光纤技术,它是世界上最早用光纤的企业之一。由于跨国公司已经占据了中国的城市市场,华为在开发出来程控交换机之后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地形复杂,传统的技术难以覆盖广大的地域,所以华为只得采用了当时并未成熟的光传输技术,形成了一套非常适合中国农村的解决方案。同样,华为在推动R4软交换技术的时候,也是在进行对传统技术的颠覆。西门子、爱立信这些公司在考虑从2G升级到3G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都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已经有的产品,锁定自己已经有的客户,这反而使得他们更加畏首畏尾。华为在2G时代没有市场份额,因此在前进的时候就可以轻装上阵,而且在使用新技术方面更加肆无忌惮。它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软交换的3G项目,并打入中东、欧洲等很多市场。这种战略的关键就是一开始就赌最先进的技术,利用技术发展中出现的跳跃的机会,一步到位,后来居上。

后进者超过原来的领头人,总要有超常规的策略。技术的演进是跳跃式的,新产品总是要替代旧产品。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的毁灭”,没有毁灭,就没有创造。随着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用新的技术毁灭旧的技术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中国企业的这种“穷人的创新”是否有其局限性呢?如果一个行业难以被拆分成模块化,而是必须依靠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国企业的模仿和创新就难以奏效。以化妆品市场为例,决定竞争力高下的不仅仅是成本,也不仅仅在于技术,而是一个复杂和严密的体系,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开发设计,到精心设计的促销和品牌推广,一环扣一环。中国的企业尽管可以在个别环节突破,比如对某个概念进行炒作,或是大面积推广营销渠道,但是最后总是输在整体系统的竞争力方面,这就是为什么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跨国品牌在中国一直岿然不动的原因。我们在前面谈到的沃尔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企业难以在各个复杂的环节,如供应商管理、物流、货架空间管理、展示、推销和销售人员的培训等全面突破。中国的金融机构难以发展起来,同样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银行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硬件或产品,而是体现在公司治理、信用体系、公司文化等多个方面,很多成功的秘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藏知识”。在这些行业,中国企业的劣势就比较明显。

然而,这些瓶颈正在逐渐被打破,很多行业变得越来越开放。以过去非常封闭的医药行业为例,基于新的生物技术方法,药物开发的壁垒也逐渐消失。生物技术采取产业标准的实验方案和大量充分系统化的知识,例如人类基因组数据库。随着更多的信息变得标准化,而且更加开放,新的进入者就更容易在统一的竞争平台上和传统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与竞争。事实上,在生物技术方面,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在平坦的世界上,也逐渐出现了更多专业化的设计公司和研发公司,这使得新的公司和小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外部支持,跨国公司对技术的垄断逐渐被打破。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开发新的车型的时候便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独立的设计公司。比如奇瑞在设计新车型的时候,就聘请了国际顶尖的设计公司,如意大利的博通、宾尼法瑞那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