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数字化成长3.0 作者:(美)唐·泰普斯科特


从我写好《数字化成长》作者在10年前写的一本关于N世代人在数字化中的生存现状,《数字化成长3.0版》是这本书的升级版本。到现在的十几年里,孩子们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仔细想想其实很神奇。我的两个孩子玩起电脑、电玩还有录像机一类的复杂科技设备来如鱼得水,是他们激发了我创作这本书的灵感。1993年的时候,我儿子亚历克斯才7岁,他那时就能玩复杂的游戏,能用苹果电脑做课堂作业,还在圣诞节给圣诞老人发了封电子邮件。我女儿妮可比她弟弟还厉害,总是走在我们家的科技前沿,那年她才10岁,就知道怎么用聊天软件和朋友交流了。万维网通过第一个浏览器“马赛克”(Mosaic)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他们俩就能自如地上网冲浪了,把我和我太太安娜甩在了身后。每次家里“引进”了什么新技术,我们也总要求助于孩子们才搞得明白。

我原来以为他们俩特别聪明,但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小朋友也一样厉害。为了一探究竟,了解这代独特的孩子,我成立了一家名叫网络新生代的公司,发起了一个项目,研究因特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我先是组织人面试了300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之后又花了大量时间去了解我的孩子和他们的朋友。我特别关注他们与科技的互动,以及其对学习、娱乐、交流甚至思维所产生的影响。尽管妮可和亚历克斯还只是孩子,可后来他们已经不只是我研究的对象了,倒更像是研究中的搭档。

在数字时代成年的第一代

在我看来,这代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他们是在“数字化里成长”的第一代。在我1996 1997年间写的一本书里,我把他们叫做“N世代”,我写道:“婴儿潮一代的回声比他们自己还要抢眼。”他们是在数字媒体包围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所以他们不仅比婴儿潮一代的成年人数量多,也和之前所有的人都不一样。“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都生活在数字世界里,还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了呢。”

和我们婴儿潮一代相比,这代孩子和科技的关系有所不同。我写道:“对他们来说,数字技术和录像机、烤面包机一样,没什么了不起的,孩子们比父母们更适应、更了解、更在行,还有着对社会至关重要的创新精神,这都是从没有过的。N世代就是用数字媒体才发扬光大了自己的文化,还会让社会上的其他人也接受这种文化。在学习、娱乐、交流、工作、创建社区等方面,这些孩子已经和他们的父母大不相同了,他们成了社会变革的动力。”

我写上面那些内容的时候,网络才刚刚兴起,技术还不成熟。我总是四邻里最先接触较快网速的人,即便如此,我们上网用的还是低速拨号,网速还是很慢,信息显示出来的过程长得足够泡杯咖啡了。要是现在的网速也这么慢,我的孩子一准会疯掉的。

从数字技术的方面来讲,1997年的世界和现在截然不同。那时候没有谷歌,没有Facebook,没有Twitter,也没有黑莓手机,Youtube还不存在,音乐录影带只能在电视上看得到。但我那时就看到了这种奇妙的新技术的潜力,觉得这种新媒体对于年轻人会有很大的影响。

大家都注意到了我的观点,《数字化成长》一书在亚马逊网成为了最畅销的非小说类作品,还赢得了“亚马逊网非小说类最畅销奖”。这本书被翻译成了24种语言,我和世界各地的几百名读者进行了交流,通过广播、电视以及纸媒上和我沟通过的读者更是有好几百万。很多教育界、商界、政界的首脑都告诉我,这本书改变了他们管理部门的方式还有跟年轻人交流的方式。

10年后,成年的N世代就生活在这个高速运转、沟通无限的世界里。由于宽带的普及,网络的传输速度比从前快多了。N世代已经成年了,到2008年,这一代人里最大的已经31岁了,最小的也有11岁。这一代人大规模地涌入了世界就业市场、消费市场和社会的各个部分,给世界人口、媒体、购买力、协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