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3)

数字化成长3.0 作者:(美)唐·泰普斯科特


附近的科伦拜中学大开杀戒。受害人在对电脑制造商的诉讼里这样写道:“要不是因为网络游戏这么暴力,导致这些男孩子这么着迷、上瘾,缺乏基本的人格,他们就不会死,这场屠杀就不会发生”。“反网络游戏沉迷及网络游戏暴力的母亲”组织认为,网络游戏业宣扬“仇恨、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拉帮结派,这种隐秘的网络游戏现象和黑帮非常相像,让人不安。”

他们没有职业道德,以后不会好好工作的。威廉·达蒙在《目的之路》里说,如今的学生生活漫无目的,不知道今后想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懒惰,自以为是,工作之后会对雇主提出各种各样不现实的要求,一会儿要用高科技产品,一会儿要换新管理方法。因为年轻人“喜欢浪费时间”,很多公司和政府机关都禁用了Facebook之类的社交网络。一个世界大企业联合会里的财团觉得“他们没有为如今(或是未来)的职场做好准备,这点很让人难过。”

这代人自恋得厉害,是最新的“唯我一代”。心理学家珍特吉(JeanTwenge)教授在对比了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6年间“大学生自恋人格调查”的答案后说:“他们比25年前的学生自恋多了,”她说:“现代科技又给他们的自恋注入了新的燃料,聚友网和Youtube都名副其实,鼓励大家吸引别人注意。”

他们什么都不在乎。他们没有价值观,也不关心别人,全部兴趣都集中在流行文化、名人和朋友上。他们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新闻,只会通过美国喜剧中心频道的《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TheDailyShowwithJonStewart)接触新闻。他们不参加选举,也不参加民间组织,成年后也不是合格的公民。

博伊尔莱因教授总结得好:“21世纪的青少年联通世界,一心多用,自顾自却又满脑子都是朋友,在智力、全球思维或是网民身份上都没比其他人强太多。无疑,年轻人会使用好多新玩意儿。他们上传、下载、冲浪、聊天、发帖、设计,却没有学会分析复杂文本,记忆事实,理解外交政策,没学会以史为鉴或者怎么把字拼对。他们没意识到自己对过去的责任,我们的公民基础有了一道裂缝,这在他们蹒跚成长的过程中显露无遗。”

仔细看看,批评的人不是发疯的狂热分子,也不是死板的空想家。比如罗伯特·勃就是一名知名的主流畅销书作家和社会评论员。他的书里有的观点很有趣,但是他的敌意这么强,我们真该好好听听了。

真相是怎样的

这代人真让人气馁!如果这是真的,未来简直是一片灰暗。

为了了解这代人的真实面貌,我的公司在2004 2006年开展了一次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调查。这个大型机构资助的研究项目耗资400万美元。我们采访了60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N世代年轻人,得出了40多份研究报告。我会把研究的发现和主要结论在这本书里和大家探讨一下。

为了让研究更进一步,我组建了一个核心团队来制作一本大家都会喜欢的实体书。和我聊过的N世代成百上千,既有我邻居家的孩子,也有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和麦克尔·弗迪克(MichaelFurdyk)这样的大明星。麦克尔在高中时代就借因特网时代的浪潮赚到了第一个100万,后来又集结了世界各地十万多个积极分子,创立了全球青年精英网(TakingITGlobal.org),这两个网站上的群组帮我解决了许多难题。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学者、科学家以及商界、教育界和政界的领袖,他们都有着独到的经验和视角。

当然,我最重要的两个研究对象是我的孩子。妮可和亚历克斯常常会花好几个小时和我坐在一起,时常帮我摆正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和我一起创作了这本书,他们的许多见解和评论补充了我研究的统计数据、案例和访谈,贯穿这本书的始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