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职场中的N世代:层级(3)

数字化成长3.0 作者:(美)唐·泰普斯科特


大的冲突。N世代和婴儿潮一代的差异可能并不是本质上的,而是出于两种不同的工作理念。N世代能在一个职位上待多长时间,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加拿大一份针对18~34岁人群的研究显示,27岁的被调查者平均干过5份全职工作。但是这就能说明N世代忠诚度不高,工作不努力吗?你可能觉得很意外,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多数N世代都表示一生想在一两家公司工作。只要有升迁或是大展拳脚的机会,他们都想做忠诚的员工,但是他们通常却只在一个公司干上两年。我管这种情况叫做事与愿违。

那他们为什么要跳槽呢?这就像不可抗拒的力量遇到了移不动的大山。N世代刚工作的时候,很想用社交网络与人协作,发挥创意,为公司出力。可是公司用的技术工具比他高中时候用的还要落后,不知道Web2.0是个协作的平台,还以为网页上的信息就是网络的全部内容,公司的工作方式居然这么过时,让他们一开始就大吃一惊,可能是他们太天真了。之后,公司觉得N世代在Facebook上和朋友聊天、互相扔数字雪球是在浪费工作时间,于是禁用了Facebook,切断了N世代和朋友、娱乐、同事之间的纽带。人才很快就流失了。

N世代卧室里的工具有时候比那些《财富》500强公司里用的还要先进。《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很经典:2003年的时候,22岁的电脑高手马修·伯顿到国防情报局上班了,他迫不急待地想要用用看这个资深谍报机构的系统,结果大失所望。那里的搜索引擎比谷歌差十万八千里;间谍们甚至不写博客和同事分享信息。这可是个最强大的谍报机构啊,大家还指望它发现恐怖分子呢!于是,他创建了一个方法和一套叫做情报百科的工具,希望能让情报界更好地协作。

这不光是技术的问题。旧的等级制度效率低下,把世界分成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职场民主协会(WorkplaceDemocracyAssociation)的主席阿舍尔·阿德尔曼(AsherAdelman)说:“我们生活的社会很自由很开放,但是很多工作单位却还是命令指挥式的。”2008年6月底,他在2475名员工里做了个民意调查,结果发现,美国1/4的劳动力都觉得自己在一个独裁的环境里工作,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觉得工作单位激发了自己的创意。阿德尔曼说:“上班的时候,老板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怎么做,员工什么主都做不了。”

商业思想家彼得·德鲁克说,在信息时代来临前,传统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就像“在跑接力,要把模糊的信号转变成信息”。在这样的等级制度里,你有两个任务:升迁以及执行命令并完成目标。定目标的可能是你的老板,老板的老板,或者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们不接受创新、创意,不让员工开心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不让大家开发新产品(换句话说,不让他们享受这个过程)。除非你退休了或者被炒了,你一辈子都得待在公司里,你是“组织的人”。

现在,创新、知识、速度和网络办公推动着经济发展,旧的方法明显不适合这个时代了。但是世界究竟变了多少呢?一本最流行的管理学书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你茅塞顿开。这本书的作者不是我,不是史蒂芬·科维,甚至也不是彼得·德鲁克,而是在一家电话公司工作过的斯科特·亚当斯(ScottAdams)。在《迪尔伯特法则》(TheDilbertPrinciple)里,很多像“权力下放”、“企业再造”这样说法本来只是想讽刺一下,没想刻意改变什么,但是却成了管理界的行话。亚当斯用幽默的笔触讽刺了公司里的等级制度和决策者的权威。在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工蜂酿蜜是要有人监督的。

《迪尔伯特法则》书中的一段:

“为什么公司里的大多数事情好像都是醉醺醺的猴子决定的?”

“决策是有闲的人做的,不是有才的人。”

“有才的人为什么这么忙啊?”

“他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