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梦想的毒瘤(2)

华尔街的大马猴 作者:(美)约翰·罗尔夫


助理

助理在投资银行职位等级中又上了一级。当然有理由认为,助理应该比分析师快乐很多。他们既有自己银行的支持,又可以向下属的分析师发怒,以宣泄自身的压力。这就是等级制度吧!上面已经提到过,投资银行中熬到第三年的分析师大多会离去,包括一些有望提升到助理职位的分析师们。所以,总是存在着直接招聘助理的需求,以填充分析师离去后助理人员的空缺,而且这种需要似乎也是没完没了的。

投资银行中的助理们即使熬上两三年也没有出头之日。投资银行聘用他们的时候,就已假设他们每个人都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非常清楚,而且签字之时就下定决心要在银行里一直向上爬,直至最高的顶点 副总经理、高级副总经理、执行董事等等。下面该走的路已再明白不过了。现实中,助理的流失率相当惊人,有的转而投奔了对手银行,有的辞职加盟到某一客户旗下改为个人效劳。总之,原因多种多样。能坚持到最后,一心向上爬的助理,同半路出家充任助理的相比,新来者的面孔随处可见。

其他:副总经理到执行董事

助理职位往上就是副总经理、高级副总经理(或初级执行董事)、执行董事等职务。所有助理的奋斗目标大概都是一样的:3~4年,熬到副总经理;7~9年当上执行董事,并希望到时候能挣到7位数的薪水。

有时在助理们的眼中,银行的众多等级大致可归为三个档次:分析师、助理和其他。只要比助理的职位高,按照银行的惯例就可以拿助理出气,但助理们一旦受了气,大多没有什么可以向下宣泄的余地了。这里的等级制度就是这样的。

温床:商学院

最容易招聘到助理的地方就是各大商学院。由于近期华尔街对助理人数需求日增,招聘的阵地已经从东部那些傲视群雄的常青藤盟校扩大至稍微逊色一点的商学院了。这等屈尊俯就的选择,一改以往银行界从业人士的高傲,实属在供不应求的形势下的无奈。

商学院学生其实也并非极易上当的可怜虫,他们中大多数都打算在银行界一试身手,他们认为只有商学院才能为其提供如此好的事业起点,所以对于银行招聘的机会,他们自然会好好把握了。公平地说,一小部分的商学院学生的确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知识才返回学校深造的,但这些人不久就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幼稚。

早在进入商学院进行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学习以前,学校就在向学生灌输金钱文化和唯工作论的观点。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就好比向所有MBA新生发出的已加盟贵族阶层的保证书,之后此类的说教将无休无止。

进入沃顿和哈佛,入学教育的内容如出一辙。包括校规手册、医疗保健申请表格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行政规定等。沃顿的入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发出的《MBA排名调查手册》。小小的册子,对淘金者来说就如同圣旨般重要。册子上有前几年某商学院招生中的数据,哪个学校没有招满,毕业生在某一行业的就业比例,获得某家大公司录用的比例,还有在某些地区就职的人数等等数据,应有尽有。MBA新生最关心的还是各行各业的平均入行起点工资。

我第一次看到上述数据时,心里怦怦直跳。我原来在广告界做事,年薪大约为17500美元,每周有4顿晚餐吃的是搀着黑豆的米饭。排名手册上列出的薪水都在6位数,我当时的工资连这个的零头都不够。

这可真是腐化透顶了。刚入行就挣6位数,将来到多少才算是个头呢?

仔细阅读完这厚厚的小册子,商学院的学生们大概不难揣摩出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应持的心态了。对商学院毕业生最具吸引力的两个职业 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恰巧也是起薪最高的。巧合吗?并不尽然。我和特鲁珀都仿佛进入了装饰成天鹅绒墙面的办公室,里面尽是贪婪无比的无赖和埃比尼泽一样的吝啬鬼。只可惜我俩当时仅仅是一厢情愿地做发财梦呢!我们的心里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同美国一流商学院的毕业生们一争高下,不顾一切地为那全能的美元而奋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